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23回过关练习

一、填空题

阅读下列《红楼梦》中节选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填空。

1.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他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_______(人名)。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第三回)

王熙凤

结合黛玉“……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和“黛玉以‘嫂’呼之”可以推断,她应该是王熙凤。

2.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笑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我也不知这里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_______(仙境名)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第五回)

太虚幻境

结合“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警幻仙姑”和“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可以推断,仙境名应该是太虚幻境。

3.只见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在那一处好?”黛玉正盘算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_______(住处名)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第二十三回)

潇湘馆

结合是黛玉的住处,又是宝玉取的名字“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可以推断,住处名应该是潇湘馆。

4.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___》(书名),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细看……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第二十三回)

《会真记》(《西厢记》)

结合“宝玉……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细看”“宝玉见问,慌的藏了”和“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可以推断,书名应该是《会真记》(《西厢记》)。

5.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_____’(人物别号)罢。”(第三十七回)

蕉下客

结合“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可以推断,人物别号应该是蕉下客。

6.一日,林黛玉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她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请问此时女孩子们演习的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______。

《牡丹亭》

二、选择题

7.下列黛玉葬花的情节简述错误的一项是()

A.黛玉第一次葬花是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蓼汀花溆的花冢里。

B.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因昨夜访宝玉,被晴雯误拒门外;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第二天在沁芳桥畔感花伤己,含泪葬花。

C.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当见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吟》,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D.黛玉的两次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C

C项,“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当见落花无主”说法错误。原著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说:“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可见黛玉第二次葬花不是见落花无主,而是“遇见饯花之期”。

8.根据下面《红楼梦》经典的人物出场描写,对人物判断恰当的一项是(_____)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A.贾宝玉B.薛蟠C.王熙凤D.王夫人

C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题干中的话语不合他的性格。薛蟠是个不良少年,被称为呆霸王,人物性格鲜明,有自已的职业,就是经常经商采办物品,但也不是很重钱财,为朋友可以挥金如土。题干中的话语不合他的性格。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金陵十二钗之一。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独有王熙凤最受贾母赏识、最与贾母投缘。题干中的话语符合她的性格。王夫人的性格有双重性,一方面整日吃斋念佛,有副菩萨心肠,心地善良;一方面又冷血无情,狠毒无比。题干中的话语不合她的性格。本句话出自《林黛玉进贾府》,这是林黛玉到贾母房中与贾家众人见过之后王熙凤出场的话语,未见其人,先闻其百声。说话张扬,虚情假意,放诞无礼。这正说明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9.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衙门门子的一纸“护官符”,不仅促使“葫芦僧”贾雨村草菅人命、胡乱判案,更将其引入颠倒是非、“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

B.“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被心情不佳的宝玉训斥后纵情“撕扇”,既是她自恃任性的表现,更是晴雯不甘受辱的极强自尊心的表现。

C.“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听到《牡丹亭》中《皂罗袍》曲词时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是因为她与曲中人产生了情感共鸣,亦是借曲自怜。

D.“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进入大观园后痴迷地向黛玉学写诗,表现了香菱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

D

“表现了香菱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分析错误,《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来是甄士隐的女儿,她是一个好人家的孩子,她出身的环境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但是后来,她的人生经过了很多的磨难和挫折,被卖到了薛家,一开始当丫头,后来被薛蟠看中了给他当了侍妾。薛蟠走后,香菱也搬到大观园和薛宝钗一起居住。香菱酷爱诗歌,借此机会便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一个认真地教,一个认真地学,香菱作诗的能力提高很快。香菱日思夜想,连做梦都在作诗。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的诗歌终于得到众人的认可。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香菱心中,诗代表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层次,她羡慕那些姑娘们,在她们身上,有着一个朦胧的影子,那是她的影子吧。藏在心里的梦幻,在美丽的大观园里复苏了。香菱学诗并没有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的想法。

三、简答题

10.《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要求答出“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主要内容,注意根据原文细节作答。

11.(宝玉)展开《会真记》,……桃花……落得满身满地皆是。……黛玉来了,……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请问:宝玉原来是如何“收拾”落花的?黛玉认为要如何收拾才好?之后两人共读西厢又发生了什么趣事?

宝玉怕脚步践踏了花,将花用衣服兜起,抖在池内。黛玉说这样不好,水流到脏处,仍把花糟蹋了。不如将花装在绢袋里,埋在花冢中更干净。于是两人一起葬花。之后两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中的话说黛玉是“倾国倾城貌”,黛玉生气说要告诉贾政去。宝玉忙道歉,黛玉也用西厢中的话打趣他是“银样镴枪头”。

12.黛玉……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红楼梦》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请问:这个“狠心短命的”是谁?黛玉在什么情况下看见他?结果又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是宝玉。黛玉因昨晚在怡红院被拒,这日又是饯花之期,就又把些残花落瓣去花冢中掩埋,感花伤己,口吟《葬花辞》。)恰好宝玉来寻他,听见他辞中句子,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黛玉一见是他抽身便走,宝玉在回去的路上遇见黛玉,向黛玉表明心迹,两人消除了昨晚黛玉被拒的误会。

1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文字,高鹗对曹雪芹的原稿进行了修改。有人认为从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来看,这样改并不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曹雪芹稿)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高鹗稿)

同意“这样修改不好”的看法:因为这段文字是“宝黛共读西厢”情节。曹雪芹原稿要突出林黛玉聪明。黛玉用“果然有趣”来回答宝玉的问话,表现出他们有共同一致的性格、理想及审美趣味,用“共读《西厢》”来表现二人叛逆性格和宝黛纯真爱情这一主题。而高鄂的修改,体现不出林黛玉的聪明,也与后面“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矛盾。“黛玉笑着点头儿”只表明她认可宝玉的观点,不能体现出他们志趣、性格一致的特点。

不同意“这样修改不好”(即认为高鹗修改是可以)的看法:高鹗的修改也有他的道理。这段文字是“宝黛共读西厢”情节。在高鹗看来,林黛玉当时的年龄,在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读完《西厢》是不可能的。所以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客观描写人物。同时用“点头不语”来体现林黛玉作为贵族小姐的含蓄、矜持的特点,也表现出她对宝玉的观点心悦诚服的心理状态。高鹗的修改只是客观描写了宝黛共读《西厢》这件事,没有加入主观思想情感。

比较两段文字,有两处不同,“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与“已看了好几出了”;“黛玉笑道:‘果然有趣’”与“黛玉笑着点头儿”。曹雪芹的文字用“俱已”表现黛玉过目不忘、沉醉其中,用“果然”表现她与宝玉意见一致,喜欢《西厢记》,而高鹗的句子却体现不出这些韵味。反之,高鹗采用了更加现实的写法刻画人物,“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更符合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属于客观描写。本题属于探究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4.《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从宝玉手中接过一本书,“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看的是什么书?后来宝玉用书中言语与她说笑,她有什么反应?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西厢记》。嗔怒、哭泣并破涕为笑,表现了她敏感、自尊、天真的性格。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本题是对名著内容的考查,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的内容: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抓住“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来回答。

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节选内容,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到:“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注)《会真记》: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元代王实甫据其改编为杂剧《西厢记》。

15.节选文字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请结合文段中的描写简要分析。

环境描写:节选文字通过描绘落花流水等春景,烘托了宝黛共读画面的美好,暗示出两个人志趣相投的情感基础。人物描写:节选文字借刻画宝黛的言行举止,展现出宝黛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宝黛从两小无猜到爱情萌发的情感变化。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小说类题目,离不开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分析写作技巧,要看所写的具体内容,如涉及到人物,就要从人物塑造方面分析,如有环境,则要考虑环境描写的手法以及环境衬托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节选文字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节选文字借“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的环境描写,营造了温馨淡雅的氛围;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此时宝玉的想法和黛玉一致,烘托出宝黛二人情感的和谐,“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也体现了他们兴趣相投,爱好相似。“宝玉听了喜不自禁”“慌的藏之不迭”“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等动作语言的描写透漏出宝玉对黛玉的喜爱之情。

(黛玉)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

16.以上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黛玉究竟为何生气,后来又为什么不生气了。

宝玉借《西厢记》中的主人公比附宝黛二人,向黛玉表白。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有些委屈,觉得宝玉欺负自己。黛玉一来毕竟喜欢,二来宝玉不断道歉、发誓,通过共读《西厢》,双方也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黛玉看了宝玉递来的《西厢记》后,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贾宝玉把自己比作“多愁多病”的张生,把黛玉比作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但是黛玉毕竟是受过严格传统教育的大家闺秀,她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有些委屈,觉得宝玉欺负自己。但黛玉心里毕竟是喜欢宝玉的,所以宝玉一道歉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西厢记》中的词语打趣他,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两个人通过共读《西厢》,双方也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17.《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解答此题,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平时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的好习惯。答题时,要抓住主要情节,删除枝叶末节,中心要突出,语言要简洁。本题要注意“寓意”一词。

18.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

①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②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③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④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⑤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

本题要求我们根据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美感”是一个宽泛的话语,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人美、事美、物美、景美、心灵美、友情美等等均可。故事中写“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朵朵桃花“落红成阵”,形成一种自然之美。“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二人能够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心有灵犀之美。“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两人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取笑逗趣、表现出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

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他(袭人)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他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

19.“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指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又是如何收场?

宝玉摔玉。宝黛初会,宝玉送黛玉表字,又问黛玉是否有玉。黛玉说那是罕物,岂是人人有的。宝玉便发起痴狂,摘下玉狠命摔去,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拾玉。贾母哄他说黛玉原也有玉,因黛玉母亲去世将玉带了去。贾母将玉重新给宝玉带上。宝玉觉得有理才作罢。

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0.林黛玉和谁一起看《西厢记》?看完书后有什么举动?请简述。

贾宝玉。黛玉和宝玉一起在沁芳闸桥的桃花树下看《西厢记》(《会真记》)。黛玉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觉得词藻警人,默默记诵。宝玉自比张生,把黛玉比作莺莺,急得黛玉说要找舅舅、舅母告状。宝玉求饶,黛玉也不由自主地用崔莺莺骂张生的话嗔怪宝玉。黛玉回潇湘馆路上听到戏文,又回想刚才看到的词句,伤感落泪。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林黛玉素昔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春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21.黛玉听戏,为什么会“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概括黛玉落泪的原因。

黛玉落泪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纵使林黛玉目下无尘、才情无双,也难逃岁月摧残的悲剧命运,于是产生了“水流花谢两无情”这样的情绪;第二,寄人篱下自怜自艾的伤感,戏文唤起了黛玉对于自我生命和命运深层里的伤感,毕竟林黛玉寄身贾府,本身又多愁善感,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戏文,自然会“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使林黛玉一时间听得“感慨缠绵,心痛神痴”,感动得站立不稳的戏文正是来自昆曲著名的剧目《牡丹亭》,前面那一句完整是这样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句写富家的小姐杜丽娘,心情郁闷,只好独自一人来到花园里面去观赏放松心情。恰逢春暖花开,院中繁花盛开,花香袭人,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气象,如此景象让杜丽娘不住的惊叹春光的美好。但赞叹之余,她心里却有着深深的落寞,并为自己正在慢慢逝去的青春而感到忧伤莫名。林黛玉后来所听到的那一句完整的戏文是这样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一句写的是杜丽娘幻想自己与心仪对象成为如花美眷,但却仍然难阻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彷徨!戏文中写的是还没有出阁的小家碧玉的杜丽娘,而在戏剧之外的着意的却是才貌双全的林黛玉。这两人虽然看起来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但在那一刻,他们都产生了纵使是“如花美眷”,也难阻时光流逝的伤感。其次,“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这些戏文,无疑唤起了黛玉对于自我生命和命运深层里的伤感。《牡丹亭》丽娘见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伤春,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林黛玉耳昕戏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篱下,幽困潇湘,风吹竹叶,如泣如诉。失去双亲的林黛玉犹如飘荡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此时此地,此境此情。黛玉平时零星郁结在心头的悲愤忧愁,在她细细咀嚼《牡丹亭》的戏文中,触景生情地迸发出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