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94144.html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上下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顺意追趣之情。一路中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无生命的山被作者赋予了情态,奋发向上。而“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则听、视互感;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虚实结合,手法灵活多变。景物中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千转不穷“转”通“啭”(2)窥谷忘反“反”通“返”

2、古今异义

(2)鸢飞戾天者古义:到达、至;今义:罪过、乖张

(3)窥谷忘反古义:看;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

(4)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5)直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猿则百叫无绝停、停止

4、词类活用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7)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8)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9)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10)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11)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重点实词

(12)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13)从流飘荡跟、随

(1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15)水皆缥碧青白色

(16)急湍甚箭超过

(17)负势竞上凭借

(18)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9)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20)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21)蝉则千转不穷表示多

(22)望峰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23)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24)横柯上蔽斜横的树枝

(25)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

2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8、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0、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问题探究

3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

内容概括了沿途所见山水景物的特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结构上从山水两方面写起,总领全文。

32、文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语句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奇、山之奇。

33、文章中心概括

此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将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4、文学(文体)常识《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是南朝梁文学家。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3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哉

3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7.本文也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38.这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35.⑴向高远处伸展⑵同“返”,返回⑶叫⑷难道(各0.5分,共2分)

36.⑴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或者:仁人智士的乐山乐水,岂是虚言啊!(2分)

⑵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分)

37.语句如: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分)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高水绿。(1分)

38.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1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分)(意近即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9、解释下面加点词: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

40、翻译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自问自答做结尾,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39、想要;进入;步行,或散步;原来是,或:是

40、怀民也没有就寝,(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或者: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与他在院子里慢步走。

41、此问说出月与竹柏的平常,此答说出两人的特殊。结尾问答,表达了作者虽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无奈与自嘲。(能表达出大概意思即可)

燕地①寒,花朝节②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④而歌者,红装而蹇⑤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袁宏道《满井游记》)

参考注释:①燕地:北京。②花朝节:传说阴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③靧面:靧,huì;靧面就是洗脸。④罍:léi,盛酒器,可以理解成酒杯。⑤蹇:这里指骑驴。

42、解释加点的词:

偕数友出东直、泉而茗者、以游堕事、恶能无纪

43、翻译句子: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44、本文作者写了许多景物,下面举出几个例子,请你概括一下他们在作者笔下的特点。

水:;山:;

45、怎样理解下面这句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参考答案:

42、一起;泡茶;耽误、荒废;怎能、不能

43、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44、水:清;山:净

45、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1),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3),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5),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7),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9),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11),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12)。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13),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14),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15),昏旦含吐(16),千变万状,不可殚纪(17)。覶缕而言(18),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19),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20);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21),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22),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选自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

注释:

1轮广:纵横。南北为轮,东西为广。

3戛(jiá):摩,摩挲。

5萝茑(niǎo):女萝和茑,都是寄生草。

7垤(dié)堄(nì):积土成堆。

9燀(chǎn):烧煮。

11泻阶隅:冲到台阶的角落里。

12筑(zhú):古代打击的弦乐器。

13霏微:细雨飘散的样子。

14杖屦(jù):扶杖步行。

15显晦:明亮和昏暗。

16含吐:出现和隐没。

17殚(dān):尽。

18覶(luó)缕:原委本末,此指细说。

19华一箦(zé]):置备一张华美的竹席。

20骄矜:骄傲自得。

21物至致知:谓各种景物纷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长智慧。

22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

参考翻译:

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46、翻译句子:

(1)环池多山竹野卉

(2)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

(3)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

(4)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47、结尾处作者列举高僧和隐士,作者想表达什么?

以前人之事例进一步表明庐山的美,表明作者居住在庐山的愉悦心情。

48、请根据文章描述,绘制一幅庐山草堂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