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原
粽
子
方块三角圆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少年时就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曾在朝中担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等诸多大事。对内他主张选贤举能。对外他则主张联齐抗秦,深受楚怀王的信任。
01
楚国有个上官大夫叫做靳尚,他十分嫉妒屈原的才干,趁屈原为楚怀王拟定政令之时,诬陷屈原。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此后,屈原一再劝谏楚怀王不要亲近秦国,但楚怀王都听不进去。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再次构陷屈原。最终,屈原被放逐,抱石投汨罗江而死。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其中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02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收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偏僻的沅水、湘水流域。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容颜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说:“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够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呢?”公元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家灾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汨罗江边,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62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泪罗江边。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纷纷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噗通、噗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鳖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就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种食品后来就发展成了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民间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03
粽子的故事介绍:
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弓
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百姓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
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艳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有了后来的粽
子。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
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END
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