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卖场不再,创业咖啡馆涌现。中关村大街,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的“主纵轴”,既是南北交通联络线,又是创新要素汇聚区和产业功能聚集区,更是海淀区的形象。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格外让人瞩目。记者从今天上午开幕的海淀区“两会”上获悉,通过业态升级、街貌改造、景观打造等方式,中关村大街改造已初见成效。中关村西区更是成为全市第一个没有护栏的街区。今年,中关村大街将继续在夜景照明、公共空间、绿化景观、道路交通、建筑风貌、业态调整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打造独具海淀特色的“城市客厅”。
之变:人行天桥晚上亮了
海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年以来,在环境改造方面,完成了中关村大街沿线白石新桥至清华西门树池连通工程及九龙商务中心、同仁堂、科贸、北大东门节点景观绿化改造;完成了海龙科贸过街天桥改造,友谊社区北楼(同仁堂)外立面改造工程;对临街25栋重点楼宇、沿线人行天桥、中关村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夜景亮化升级,形成中关村大街独特的夜景景观。
在空间优化方面,魏公村小区回迁安置房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广安中海电子市场拆除工作,将改建成街心公园,提升大街城市景观;中科领军、维尔口腔已入驻中关村南大街24号楼,将打造“口腔医学创新中心”;天作国际大厦“金融科技创新港”正式挂牌,金融科技行业的知名企业即将入驻。
之变:四通桥至白石新桥试点统一改造
年,海淀区将继续推进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推进当代广场建设,打造成集科技与文化成果展示、智慧生活服务及创新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推进当代商城、中科大厦等大街沿线重点楼宇外立面改造;在大街夜景照明改造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沿街楼宇夜景照明升级;选取四通桥至白石新桥路段,探索试点城市公共空间的统一规划改造提升,增强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体验性和交互性。
静了小商品市场变身科技创新港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的天作国际大厦写字楼。大门正上方悬挂着“金融科技创新港”的醒目招牌,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内部正在进行装修。再过一段时间,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就将陆续入驻,届时这里将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前,这里小商贩聚集、交通拥堵、环境嘈杂,是附近居民多年来的一块“心病”。建于年的天作国际中心的业态较为复杂,有写字楼、公寓、餐饮和小商品批发等。居住在楼上公寓的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每天只要下楼一拐弯,眼前就是乱哄哄的场景,通往公交车站的人行通道全部被商贩的电动车停满,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几年商铺陆续疏解,感觉清静了好多。”
去年8月,小商品城启动改造,目前已经完成装修,正处于收尾阶段。记者跟随中关村大街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雪飞走进小商品城。“这儿原来几乎每一层都是打了隔断的小摊位,二楼还有饭馆和KTV。”张雪飞说,公寓楼下的底商没有接通燃气管线,二层的饭馆就用燃气罐做饭,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改造之后,燃气罐全部被清出。小商品城多商户清退之后,1.8万平方米的底商安静了下来。如今的金融科技创新港办公区引入了金融科技业态,绿植随处可见,显得时尚清新、简洁大方。
规划:海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中关村大街已经完成了从首体到清华西门沿线7.2公里10余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引入高品质产业空间数十万平方米。除天作国际大厦,鼎好A座、E世界、科贸大厦部分楼层等电子卖场也已基本完成腾退。负责中关村大街部分改造的中关村大街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朋介绍说,中关村大街沿线今年将继续引入新业态,提升软环境。今年3月底将引入中方与以色列大学合作的科技展厅项目,展示双方的科技成果;大街还将引入美国、挪威、芬兰、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在气候变化研究、清洁能源、通讯制造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亮了上百次调试亮出“中关村蓝”
白天的中关村大街车水马龙,到了晚上则缺乏“眼前一亮”的景观。去年12月10日,中关村大街夜景照明提升一期工程完工,现在每到夜晚,中关村大街都会变成灯的海洋。
元旦假期晚上7时许,记者在中关村大街上看到,前来观看灯光秀的市民络绎不绝。在中关村西区广场,用黄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灯光营造的彩虹花箱让人仿佛徜徉彩色灯海;广场东北角的“屏立方”人气最旺,很多市民挥舞双手,跟着“屏立方”玩起切水果、滑雪等游戏;而在广场顶层连廊,地面有一片蓝色的“海洋”,“海”里游动着栩栩如生的小鱼,人一靠近,小鱼就会自动避开,跟游客玩起“捉迷藏”。
站在中关村大街的人行过街天桥上放眼望去,灯光秀大面积地使用了蓝色。对此,中关村大街夜景照明设计师张超告诉记者,在夜景照明的前期论证阶段,大家凭直觉认可主色调是蓝色。他们找来海淀区家重点企业名单,“一个企业的logo最能代表企业形象,这家企业的logo放在一起,居然也是蓝色居多。”张超和同事将所有logo录入电脑,通过设计软件将每一个logo的颜色标准提取出来,最后确定的蓝色被命名为“中关村蓝”。“如果放到夜景照明中,颜色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参与设计的朱晶晶告诉记者,因为楼体墙面的材质、颜色不同,光源打到墙面上会产生反光,所以在调试灯光的过程中,朱晶晶跟着工程师一遍遍地将灯光调整到最接近“中关村蓝”的颜色。由于调试灯光都是夜间开始,朱晶晶和同事们成了“夜猫子”,经常在户外调到两三点钟。最终经过上百次调试,成了如今颜色统一的“中关村蓝”。
规划:中关村大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呈现给市民的夜景照明主要是中关村大街25栋建筑和5座天桥,未来还将进行二期工程,力争让更多楼宇加入夜景照明,形成整条大街连贯性的独特夜景。
帅了座椅能充电探头识人脸
中关村大街西侧的中关村西区,已完成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期改造,撤掉了隔离护栏换成花钵、安装人脸识别探头、座椅有USB接口、灯杆带WIFI……这里成为了中关村科学城城市空间建设的“智慧样板间”。
记者沿丹棱街进入中关村西区,“原先的隔离护栏虽然起到维护交通的作用,但也导致了行人通行不畅。”中关村西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将区域内所有护栏全部撤除,中关村西区因此成为全市第一个没有护栏的街区。
在丹棱街东口,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路旁安装的超大显示屏了。“绿灯了,赶紧走,要是上了屏幕就太丢人了。”几位正在过马路的年轻人相互拉扯着快步往前走。原来,中关村西区共安装了38个人脸识别及交通违停抓拍系统,在丹棱街东口、丹棱街海淀东三街路口、海淀中街海淀北二街路口、海淀中街善缘街路口、彩和坊路海淀大街路口5条道路上安装了显示屏,实时播放闯红灯行人的头像。一旦有人因闯红灯被抓拍,显示屏就会播放闯红灯时的10秒视频。特别是脸部特写会被放在屏幕上显示5秒。自从安装了人脸识别和显示屏,中关村西区闯红灯的现象明显减少。
此外,中关村西区还结合科技特色,在中关村广场引入智能座椅、智能灯杆、智能公厕等城市家具。在欧美汇楼前小广场,这里有几个崭新的休闲长椅,记者坐上座椅后,座椅马上说出“中关村西区欢迎你”,记者打开座椅下面的圆形黑盖,露出了USB接口,可以给手机和电脑充电。这一系列的改造提高了道路空间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规划:下一步,中关村西区将把一期改造的模式推广辐射至整个西区,这也将成为中关村大街改造升级的样本范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叶晓彦
摄影:王海欣
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