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刻意练习,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
格物穷理,知行合一。
穿透事物表象,探究事物的背后的原理,才能更好的学习。这学期的课程重点就是通过场效应,具身认知,让同学亲自体验从格物到致知。通过在绘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研究事物的学习习惯,进而把这种心流体验迁移到其他的学科当中。一个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所以,我教孩子的是如何观察、从感知到协调手脑眼进而通过绘画进行表达。
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下认识的格物致知放到画面之中,宋人绘画成为历史巅峰。
我们这学期从春天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春天,由远及近,走到树下,看到螳螂、蝈蝈、蛐蛐、蝉、蚂蚁、蝴蝶、蜻蜓、蚊子、苍蝇、毛毛虫~~
我们带领孩子不断感知生活,走进真实。在前几节课的画面中,想象着有只昆虫或停在花间、或跳过草丛~~,画中一下就有了生机,有了故事。给孩子们看了齐白石的草虫。
齐白石喜欢画草虫,画工笔草虫的时间,大约始于19世纪80年代,止于上世纪30年代初。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他几乎无所不画,还曾立下豪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很难统计他一生究竟画了多少种草虫。
齐白石的忘年好友黎锦熙在《齐白石年谱》年一节中提到:
“辛丑()以前,白石的画以工笔为主,草虫早就传神。因为他家一直养草虫——纺织娘、蚱蜢、蝗虫之类,还有其他生物,他时常注视其特点,作直接写生的练习,历时既久,自然传神。”
另一位朋友龙龚在《白石传略》中也提到齐白石曾经养过许多昆虫,且进行了相当多的写生:
“从年到年十一年,速写的或工细的画在毛边纸上的画稿,最少也在一千张以上。每个画稿都不出一张信纸大,有的画几只虫,有的画一只鸟,有的甚至是打乱了的花瓣或折下来的树叶,每一张都附记月日,作些题识。”
正是通过不断地观察、写生、琢磨,才有了后来的信手拈来。试想想,若没有那一千多张的写生稿,也不会有后来令人惊绝的白石草虫。
齐白石弟子胡佩衡曾在《齐白石画法与赏析》中回忆其画虫过程:
“画工笔草虫先要选稿,从写生积累的草虫稿中找出最动人的姿态,然后把无关的部分去取舍加工,创造出精炼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来……细看草虫‘粗中带细,细里有写’,有筋有肉,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功夫是画不到。”
草虫虽微细《诗经》比兴,亦加寓意。
通过,一步步走入自然,走进物象,目的让孩子习得洞察本质的能力和解决本质的能力,从而学会深度学习。
从知道——做到。
上学期给孩子们讲过:自律即自由。
所谓自律:就是回归内心,掸尘洒水,去芜存菁,找到那个原本光芒四射的自己,人生不过是无数个习惯的总和。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王尔德: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之后是习惯养成我们。
所以,我们倡导的是不要用本能与世界对接走出从众心理和自动化的本能。因为停留在现象层面的是被动学习,是无效学习,学到的知识无法迁移。所以,我们带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即可迁移的知识。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TO家长们:
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深度学习的能力。
注意力和深度学习的能力,都需要有时间可以去安静投入思考才能得以发展。
除了先天性的注意力缺陷障碍,大多注意力是被人为破坏的。
有的家长以为注意力是意愿问题。等孩子长大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就好了。
其实注意力是能力问题,很多时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能力受到了损伤。
原因正因为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家长随时都可以打断孩子。
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和深度学习的能力都会受到破坏。
培养注意力的关键在于孩子需要有主动性,学习尤其需要主动注意力,主动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玩游戏,看电视可以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因为这是他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注意力的养成需要把孩子的事情教给孩子自己掌控。这样孩子在体会到自主感同时又有了自由和责任。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专注力研究发现,婴儿的专注时长与陪伴他的成人的专注密切相关。
所以大人如果陪伴心不在焉,敷衍,看手机,没耐心,那么孩子的注意力的品质就不好。
家长们,如果您关心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高自己陪伴的质量,而且做到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点击阅读原文,看图成studio更多文章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
请点“赞和在看”
您的认可和反馈对我们很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