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审核部门第二季度工作小结的PPT,发现了好几处错误。
问了一下助理,原来这份资料是小李准备的。
一提这位小李,我便会想到一件事。
那是小李刚刚分来不久,有一次,我看见他弯着腰在饮水机旁一边用自己的水杯接热水,一边讲电话。
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手机信号不够好,小李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电话上,讲着讲着,顺手就把接了一半水的玻璃杯歪歪斜斜地靠在水槽边上,走了。
当时我就想:这小伙子心真大,水槽的接触面那么小,还是倾斜的,杯子靠在上面,不担心会掉下来吗?
果不其然,还没等我走上前去帮他把杯子拿走,杯子自己就已经从水槽上面滚落下来,在水磨石的地面上摔得粉粉碎。
等小李沮丧地清理着一地的玻璃碎片时,他嘴里不停地在说:“什么鬼?那里怎么会是斜的?我以为……”
几年过去了,随着相处的增多,我发现但凡交代给小李去办的事情,时不时就会出点儿小纰漏。而他每次的辩解里面,必定会强调上一句:“我以为……”
记得在阅读张文成所著的《墨菲定律》这本书时,曾经看到过一条“墨菲定律”。这条定律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就像杯子,从生产出来的那一刻开始,就随时有了被摔碎的可能,最后这种可能被它的主人小李实现了。
了解了墨菲定律之后,我觉得这条定律除了在提醒人们——最坏的情况肯定会发生,千万不要盲目自信以外,其实还有着另外一层深意。
还是说杯子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杯子最后都难逃被摔碎的命运;而这么些年,在那间办公室里会把杯子放在饮水机下窄窄的水槽上,然后掉下来摔碎的,也只有小李一个人。
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这种最坏的情况偏偏就发生在了小李的身上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小李有些马虎之外,更重要的还与他这个人太自以为是,做事不够有计划,每每考虑问题主观又片面有关。#心理学#
这其实也就是墨菲定律想给我们的另一个提示——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考虑到每一种可能性,防微杜渐,消除潜在的隐患。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的大意是——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形成的。
大事况且如此,小事自然也不能含糊。
就拿接热水和讲电话这种小事来说,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去接热水就不会讲电话,要讲电话就不会去接热水。既然又想接热水又要讲电话,那就需要自己做好协调与安排,让两件事尽可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才对。
小李由于没有考虑这些,还偏要把两件事混在一起进行,结果电话讲了一半,杯子就摔碎了……最后,两件事都没做好。
由此可见,经常会出点儿小纰漏的小李,做小事都缺乏“必作于细”的能力,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做大事呢?
这个社会有时候很残酷,看重的并不是每一件事情的过程,而是每一件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频繁失误,不论过程如何,势必会影响到每件事情的结果。
当然,这就提醒了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是能从细枝末节上重视失误的各种可能性,提前做好周全的预案,将尽可能多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就算最坏的情况会发生,它发生的概率也会一定会相应减少。
这也就意味着:少一些“我以为”,多一些防微杜渐,说不定最坏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结合墨菲定律与小李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想要自己做的事情,每一件都尽可能会有一个好结果,一定不要自以为是,而要计划周全。
往期精彩内容荐读:
套路中的套路:有趣的门面效应
为什么价格越高的商品,我们反而越愿意购买?
好人真的好,坏人真的坏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