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我国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一开始看到这个新闻,我也有些心潮澎湃。

因为这是类似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样的重大成果,足以发表于Science。

但仔细看了文章之后,我发现并不是这个样子。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实际利用的是「乙醇梭菌」的酵化过程。

酵化是很常见的生物合成技术,而且「乙醇梭菌」的酵化,也是国际上多年前的技术,通稿内容中,关于「全球首次」的描述并不客观。

乙醇梭菌通过吸收一氧化碳和水,在身体内进行一系列的转化,并最终会生成乙醇和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储存在乙醇梭菌细胞内的,并不会提取出来,而且整体使用,所以又被称为单细胞蛋白。

目前,这项技术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养鱼,但仅仅只能使用10%的比率,和其它鱼粕混用,不然会对鱼类有毒害作用。

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真正的无中生有,通过有机催化,把二氧化碳一步步催化成了淀粉,技术难度上,二者是数量级的差距。

不过再往下看,《科技日报》的通报也写得很清楚,主要的突破在这个地方: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与北京首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多年联合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22秒合成),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

也就是说,研究团队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让乙醇梭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同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蛋白质收率达到了85%。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研究团队最大的突破点,而且的确有望对未来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提供助力。

但仔细分析了整个合成过程之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先看看科技日报的通稿中,最后留下的这么一段内容:

以工业化生产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万吨进口大豆(蛋白含量30%)当量,“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可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节省耕地10亿亩(以平均亩产大豆斤计)。

这一句话的前半段是有个背景的,9月15日,首钢集团给自己的通稿是这样的:

据测算,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约1.2万亿立方米富含CO的工业尾气,如将20%的工业尾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可年产乙醇万吨,乙醇梭菌蛋白万吨[1]。

科技日报的文章用的是万吨,也就是说,直接用的是%利用率。

这个只是理论数据,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中国但凡能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发电利用率,甚至连那占比70%的火电都可以直接省掉,完美实现碳中和了,哪里还需要等个几十年。

接下来我们再来认真探讨一下,这个工业合成的转化率问题:

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约1.2万亿立方米富含CO的工业尾气。

什么是富含?

查阅了一篇名为《工业废气中一氧化碳的利用》的文献,可以得到这样的数据:

电炉制磷尾气中,CO含量高达85~95%;电石炉炉气中,含CO70~90%;钢铁纯氧顶吹炉气中,含CO70%左右;小合成氨铜洗再生气中,含CO75%左右[2];

这里的富含,不用预估高了,至少75%要有吧?

按照75%来算,1.2万亿立方米工业尾气,含有的CO正好是亿立方米。

标准大气压下的质量是11.25亿吨,其中含碳量4.82亿吨。

而它产生的乙醇1亿吨(万吨)左右,乙醇梭菌蛋白万吨。

乙醇碳含量52.2%,蛋白质的碳含量一般是50%~55%。

也就是说,可利用产物里面,含碳量大约是万吨左右。

转换过程中,没有其它的C源,符合C守恒。

可得利用率为:0.5/4.82×%=10.37%

也就是说,在乙醇梭菌蛋白生产过程中,仅仅只固碳了约1/10,另外九成到哪里去了?

为了探寻这10%利用率的真相,我又查询了更多的文献3]。

发现,乙醇梭菌进行最关键的乙醇发酵过程中,有个乙酸的中间合成过程,主要是以下两个反应过程:

按照1式子,碳利用率50%。

按照2式,碳利用率33.3%。

而在合成过程中,转化率也完全达不到%,较好的时候,能差不多有50%的转化率,较差的时候只有10%~20%。

而蛋白质是在乙醇发酵的基础上产生的,利用率主要受到CO→CH3COOH的影响。蛋白质合成对转化率没有额外的影响。

当然,在合成的过程中,实际还可以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氢气一起来合成,虽然转化率更高些,但这个合成过程,具有更高的成本,并非拿来专门处理工业废气的。

总的来说,首钢进行工业化利用的时候,一氧化碳尾气的最终转化有机物的利用率在10%~20%是合理的。

也就说,按照当前技术来说,真的完成万级别的产能,能中和掉的尾气中的碳,也仅仅只有一成左右。

通稿中提及2.5亿吨碳的减排,以及减少10亿亩耕地,颇有争议,我在B乎进行了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细说。

虽然10%的转化率,、对于完全解决一氧化碳尾气排放并不现实,但这个重大突破,如果能解决单细胞蛋白的毒理作用,并降低生产成本。

将可以为咱们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增添砖瓦。

除此之外,根据乙醇和蛋白质差不多一亿吨的总产能,每年能有几千亿元的产值,而中国白酒每年的销售总额也是几千亿元。

即便不能达到%尾气收集,但哪怕收集50%,未来有望产生一两个世界五百强,并产生一个庞大的国内,甚至国际市场。

当然,在此之前需要成本下降到农业种植成本。

希望咱们国家的技术能全方面突破,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参考资料

首钢朗泽获中国第一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

朱文章.工业废气中一氧化碳的利用[J].江苏化工,(02):42-49.(02):42-49.

徐惠娟.合成气发酵梭菌C.autoethanogenum的生长特性与CO发酵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

工业尾气制乙醇钢铁减排有新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