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它认为,天象是对人世态度的表征,举凡氏族盛衰,国家兴亡,年成丰歉,人事吉凶,无不出于上天意志。日月经天,星辰出没,是天所安排的秩序;而一些异常天象则含有天的暗示或谴告。如日食、月食、彗星、变星的出现,表明天的怨怒。

为了猜测天的意志,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动,于是就出现了占星术,它反映了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非科学认识。它所反映的天人关系,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信仰,并对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我国天象观测上历史悠久

我国在天象观测上很早就取得了较大成就。著名的二十八星宿体系,可能就是在周代确立下来。战国时期,就已观测记录了颗恒星的位置。人们虽已观测到这些星体,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人们对这些星体的产生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张衡在《灵宪》中说:“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

意思是说,天上的星象根源于人间事物,地上有什么人和事,天上便相应有什么星,天上星象跟地上人事一一对应。这种解释将星体的产生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为后来的占星家将天象与人事的附会提供了理论依据。至西汉时,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揉合儒家的纲常伦理和仁义道德一并融入天命观神学思想,进一步将天人关系发展成为庞大而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即宇宙系统论。在他看来“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人间所有事物都是天所派生的,天上有一个神灵世界,人间社会不过是天上社会的投影。天空中的太微象征着地上的中央朝廷,也分别与封建王朝中的廷尉、御史大夫、丞相、大将及九卿形成了组织严密、体系完整、等级森严、居高临下、呼应四方的空中人伦社会。星官体系的建立,完全比照了封建帝国的官制系统与等级模式。如此,具体的天象经过这种比附或对应的内在模式,就与特定的人事活动联系了起来。

根据这个体系,当天上某一位置星宿发生星变,就说明对应到人间社会组织的某个机构出现了问题,统治者就会对相应部门的官员进行调整,如果是发生了日食、北斗星被犯的现象,那么,皇帝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政德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攘除措施,必然影响到统治者的政策。所以,占星术在历代政治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

二、天象和皇权政治联系在一起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既起到了神化王权的作用,反过来也收到了限制王权的效果。到宋代,北宋政治家欧阳修总结了历代对天人关系的看法,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从尧舜三代以来,“莫不称天以举事”。孔子删诗书,不删这一部分,因为圣人不使天人隔绝。

由此可见,欧阳修是承认有“天”的存在,也承认天人是有联系的。但他又认为“人事者,天意也……未有人心悦于下,而天意怒于上者;未有人理逆于下,而天道顺于上者。”,“王者君天下,子生民,布德行政,以顺人心,是之谓奉天”。即搞好人事,就是奉天。

搞好人事的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担当得起的。这就需要政治上有贤明的君主,也需要有贤明的大臣来辅佐,共同搞好所谓的人事。欧阳修的理论一方面用天意来限制君主任意妄为,另一方面也以此作为提升或限制大臣权利的依据。经过欧阳修的改造,星象及其占卜意义与宋代政治有了更为紧密的结合,对宋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人对天象的探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观天以掌握兆(象),然后解天(占星术称为卜或占,即对人事附会)。兆与占关系虽密切,兆是自然发生的现象,占或卜却是人为的迷信手段。宋代统治者需要的并不是“兆”,他们关心的主要是从“兆”那里与人事附会得出的结论——卜。

因为占才可以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具有指导作用,使之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占有吉凶之分,吉祥的占辞可以把君主打扮成圣明天子,起到“神道设教”的作用,得出凶占则对国家不利,但提前预测出来就可以想办法攘除之,宋代统治者尤其重视从异常天象得出的占辞(星占的结论)。

宋仁宗就曾明确要求“司天监奏灾异据占书以闻”。即要求司天监不仅要向皇帝上报观察到的异常天象,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由此得出的占辞。可见,占测异常天象才是宋代统治者最主要的目的。在《文献通考·象纬》和《宋史·天文志》中记载了大量宋代出现的异常天象,其中很多是关于星体变化如太阳、荧惑(火星)和彗星的异常天象,以及就这些异常天象作出的占卜结论。

三、对宋代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星占主要有如下几种:

日占《周易·辞系》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的变异,被统治者视为最重要的征兆。因为“日者阳之主也”,而日食的出现是因为众阴之宗的月亮挡住了众阳之宗的太阳,即所谓“日蚀者,月往蔽之。”所以,日食是阴盛阳衰的表现。日食的占卜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因君主政治不修明而造成地位不稳固。

因而当日食发生时,皇帝往往要素服、避正殿、撤乐、减膳,从日常行为中规范和约束自己,政治上进行修德的活动。要么颁布大赦诏书、释放囚徒,要么减免赋役、抚恤百姓,有时甚至诏令百官进行禳星救灾活动。如果我们仔细翻看《宋史》就会发现,宋代的君主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因为日食下过“避正殿”“、罪己”等诏书。但他们多数时候不过以此“做秀”,并不会真的因此放弃权力。

二是君主权力和地位受到大臣侵犯。君为阳,臣为阴,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看法,因而日食发生直接表明阴侵阳。天人感应说用臣蔽主、后党恣横等所谓阴乘阳来解释。这种时候,君主往往采取将灾祸转嫁到大臣身上的做法,或以此铲除那些被认为对帝位有威胁的人。所以每当日食出现时,就一定要对人事进行考核、调整,提拔任用自己的亲信或选用贤能,或对所谓不称职的官员进行罢黜。

如: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九月,日有食之。“置京朝官差谴院,初令中书舍人郭贽等考校。“”以赵普为司徒,石熙载为枢密使。“雍熙三年,日有食之,甲辰,以御史中丞辛仲甫为参知政事。”“仁宗时庆历六年,日有食之。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五十三人。”因日食而进行人事调整的事例很多,几乎宋代历代君王都曾下过类似诏令。

日食涉及到皇位,故而是宋代皇帝最为重视的天体异常现象。在太阳上还会有许多变化出现,如日晕、日珥、日有芒刺、日中见乌、日中有云气、白虹贯日等,太阳表面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引起帝王的灾祸及国家的安危。日中有黑子,在宋代也是一个记载的比较详细的现象,说明宋代统治者比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