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玉结合的器物从唐代起就一直非常流行,皆是造价高昂的贵重材料,锦上添花般搭配出雍容富丽的气象。纯金银太显老成俗气,纯玉石略有些平实无华,而金银之辉煌和玉石之润泽组合后,却意外有了“阴阳和谐”之感,无怪乎人们爱用“金玉”形容“良缘”,可不是像极了英武的男儿遇上温婉的淑女,一派的天作之合。
唐代
镶金玉臂环
提到金玉结合,人们不外乎会想到“金镶玉”的工艺,用焊接、浇铸、模压、錾花等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用爪齿、包边等技法固定所镶的玉石。让玉石突出于所镶嵌的载体,起到表面的装饰作用。比例、布局的设计上,市场主流往往是金饰图案包裹在其外,以玉为主,以金为陪衬,来烘托玉质之美。
如玉人生
18K白玉连心结平安扣
金镶玉可谓重在一个“镶”字,这是对这项工艺之复杂巧妙的精准定位,它的技术难度高、花费时间长、原料昂贵,在古代甚至一直只限于应用在宫廷御用品上。近现代应用此项工艺最出名的事件便是年奥运会奖牌的制作,还创新运用了现代的技术材料,让玉与金属更加的“严丝合缝”,使其即便是从20米的高空摔下也能安然无恙。
虽然听起来“金镶玉”的工艺如此复杂不易,但很多人却发现市面上到处充斥着“金镶玉”的商品,批量复制的造型,价格也很低廉,而且买回来没几天金饰便脱落,很多人大呼“上当”,却不知这根本不是“金镶玉”,而是另外一种工艺——金贴玉,也可叫贴金。
贴金是将高纯度黄金经过千锤百炼,敲打制成厚度仅0.01毫米的金箔贴在玉石上。因为黄金的延伸性极强,1克黄金大约能制成6厘米×8厘米的金箔90~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金箔极薄,所以附着力也非常强,很适合表面装饰,操作也简单。将装饰物表面处理干净,涂抹一层粘合剂,将金箔贴在其上,轻刷一遍即成。但这项工艺原本是用来做织物、皮革、建筑物、铜造像等事物的装饰的,偏偏被不良商贩拿来做粗制滥造的东西,还冒充“金镶玉”。
除了金镶玉和贴玉,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还有描金、填金、错金的工艺。描金工艺是将黄金研成极细的粉末,再用粘合剂调成糊状,然后用毛笔蘸取在物体表面描绘,以金代墨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艺的难度,却可以极尽发挥创作者的书画才能,描绘图案极其丰富,应用行业范围也因此特别广泛。
清代
碧玉描金云龙特磬
填金是在所雕刻图案的凹底上平涂金彩或填金片、贴金箔,使图案显露金色阴纹,增加了被装饰物的高贵典雅。比起作为玉器装饰,填金在牌匾、漆器、屏风、家具等器物上应用要更加广泛。
而错金(或称错金银、金银错,曾经也被叫做过“金镶玉”)这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兴盛于春秋中晚期的古老工艺,在年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之中。错金工艺之精巧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其制作方法是将器物表面绘出纹饰图案后,依纹样錾出槽沟,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沟槽内,形成金、银纹饰或文字,然后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使金丝与器物表面自然平滑、光彩照人。
“天工奖”最佳工艺奖
错金银承弓器(一对)
听起来简单,但错金的这个制作过程却十分熬人,需要极大的耐心,要力保开槽准确、镶嵌牢固和最后的平整光洁,而且玉的质地又不同于青铜器,一个技术不到家,分分钟碎给你看。但最后所呈现的作品往往是既有玉质的莹润,又有金银的流光溢彩,手抚其上一片光滑,不见缝隙边缘,仿佛天然如此,也是叫人不得不叹一句“巧夺天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