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220316/10441680.html
北京专业皮肤病医院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85198/

我们经常在小红书、微博等交流平台上看到各种关于化妆的教程,清纯系、甜美风、高冷霸气……各式妆容数不胜数。

其中韩式、日式妆容更是得到一众女孩的青睐,纷纷效仿者络绎不绝。

其实论及女子妆容,中国从古至今也并不缺乏典型的代表,甚至还在文化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如果追溯说中国哪个时期的妆容最有气势,最具中国的古典魅力,唐朝,绝对占具魁首。

无论是在国力上还是在政治上,唐朝在历史上几乎都到达了巅峰,也正是因为这份繁盛,使得女子的妆容在百姓安居乐业的环境下不断的变化精进。

为此也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妆容,诸如啼妆、泪妆、血晕妆等。

初唐·淡雅婉约——简朴之美

唐初因受隋朝短暂国运的影响,李唐皇室并不讲奢华,崇尚简朴。所以,女子的妆容整体含蓄婉约,以淡涂铅粉的白妆和淡涂胭脂的红妆为主。

丨白妆丨

自古人们就崇尚以白为美,所以女子有涂粉的习俗,只是到了唐朝,女子涂粉的方式及样式更为多样和盛行。

贞观时期,女子流行的白妆,就是以粉傅面的妆容,大概和现代女生涂抹BB霜、粉底液一样,只是当时女子化白妆所用的粉底与现代有所不同。

一种是夏季女子将大米泡烂后,反复淘洗和研磨后加入香料而成的米粉。

另一种是用铅粉等化学物质制成,具有很好的粘合力的糊状面脂,叫“胡粉”或“铅粉”。

铅粉相对米粉而言质地细腻、色泽洁白、便于久藏且不易脱妆,因而深受女子的喜爱。

白妆虽然简单,重要的部分在于粉底,但却从不失素雅的美感。

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洗尽铅华”,就是从女子的白妆衍生而来。

丨红妆丨

红妆,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女子用胭脂修饰面部的一种妆容。

贞观到武周时期,女子为了突出脸部轮廓,同时也让面部看起来更有血色,所以会在额头、眼睑、脸颊、下颏这四个部位择一处或几处点染胭脂。

因此,花钿、斜红、面靥等红妆妆饰也逐渐多样化。

(点击文章《《长安十二时辰》和《清平乐》中最惊艳的女子妆容竟然是它!》了解更多上述三种妆饰内容)

王建在《宫词》中提到“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师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描绘的就是女子香汗淋漓时,洗脸的水都会被染红的场景。

诗句中虽不无夸张,但也足已看出唐代女子对红妆的狂热。

盛唐·张扬多样——开放之美

武周过后,唐朝进入最鼎盛时期,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所以女子的妆容也走向了新的风格。

女子出行,着男装(胡装)、去帷帽、化靓妆已属日常,就算女子出行的衣着坦胸露乳,也并非罕事。

如《旧唐书舆服志》所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正是当时的写照。

但盛唐女性追求美的步伐还不止于此,由于“以胖为美”的热潮风行,所以她们的面部妆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女子的红妆妆容更为红艳,脸上的胭脂、花钿也越来越多。

比如酒晕妆,就像是女子喝了酒一样,是红妆中最浓艳的;次一点的则是晚霞妆亦称飞霞妆,有白里透红之感;最淡的是比较少女的桃花妆,色浅而艳如桃花。

酒晕妆仿妆

桃花妆仿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另类的妆容,如啼妆和泪妆,更是像将胭脂铺满了脸。

丨啼妆丨

啼妆最开始是由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所创,到了盛唐时期再次走红。

所谓的啼妆,最大的特点就是女子将胭脂淡涂在眼睛下面,然后将双眉画成悲愁似啼的八字状,再让斜红与面妆融合。

以此显现出脸畔红粉间浅浅的边际线,如被泪痕染出的痕迹一般,让女子有楚楚可怜的柔弱美感。

丨泪妆丨

泪妆与啼妆巧好相反,它是白妆的一种,以素粉涂于脸颊上,装饰出泪痕的效果。

此妆据说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发明的。

虢国夫人有一次进宫,嫌弃胭脂的颜色太过浓重,于是将素粉涂在两颊上,不施胭脂,远看似泪痕流于脸颊,宫女们见后感觉很美,于是纷纷仿效,自此泪妆也在大唐皇宫内广为流行。

中晚唐·奇异夸张——大胆之美

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国家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女子的生活不再像盛唐时期那般潇洒肆意,所以她们的妆容也逐渐转变。

但依然以红妆为主,只是喜欢标新立异的女子在时尚创新的妆容领域里更为大胆,也吸收了更多异邦元素,使得很多妆容充满了奇幻想象,甚至匪夷所思。

太和险妆仿妆

丨时世妆丨

晚唐时期女子标新立异的妆容中的最突出的就是元和时期的时世妆。

它是在啼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夸张化,她们将两腮涂抹得更红艳,嘴唇涂成乌色,眉形画成末稍开叉的“分稍眉”,或形如春蚕出茧的“出茧眉”,整体形象就是眉黑、面赭、唇乌黑。

此妆一出现就遭到了当时无数文人墨客的抨击,白居易的《时世妆》一诗最为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现象。

丨血晕妆丨

到了长庆年间,时世妆不再流行,也见不到女子的乌唇了,但随之另一种让人大开眼界,突破想象的妆容血晕妆开始盛行。

简单的形容血晕妆的化法就是,女子将眉毛全部刮掉,然后在眼睛上下画三四条或红或紫的线条,仿出被抓伤的效果,给人一种鲜血斑斑的伤痕感。

此妆在当时的震惊程度并不亚于时世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持否定态度,徐凝就曾在《宫中曲》夸赞:“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只是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开始衰败,女子的妆容也就没再出现更多新花样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女子面部的装饰逐渐变得浅淡,抽象而复杂的装饰也逐渐变得简易。

就像一场惊涛骇浪过后逐渐平息的海面,一切如初。

妆容·是时代文化的体现——艺术的魅力

唐朝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开放风气,给了女性前所未有的宽容,女子的妆容也随着历史的时间轴,从含蓄婉约走向雍容华贵,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创造力和艺术的魅力。

虽说古代的女子的妆容于现代而言,在审美上有所不同,但每一个妆容的背后,都是中国文化内涵的表现,就如日本的艺伎妆容,最早时期正是借鉴唐朝女子的妆容而生,只是随着历史的流转,唐妆没有在生活中被延续而已。

总体来说,唐朝女子在追求美和时尚道路上的大胆和创新,为妆容史册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增添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