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普通的景色,在诗人眼里就是一行行脍炙人口的诗篇;本是心情惆怅,读了几句王维的诗,一定让你心情大好,如沐春风。王维一生作品丰富,佳篇奇想无数,比如他写过“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也写出过“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等等。今天读王维的一首小诗《山中》,谈谈感想。01原文: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译文:荆溪潺潺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稀稀落落。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02初读起来,似乎很平淡的一首小诗,作者在山中游玩赏景,荆溪也与其它山涧里的溪水没有多少区别,但是与后一句连起来,就体现出第一句的味道了。红叶稀当然是因为秋天的自然现象,但是作者在诗中却绝口不提一个秋字,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天寒秋冷、叶落花枯的感觉。此时再四顾观望两边山景,听着潺潺的溪水声音,更加显得秋寒。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秋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03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虽也是很常规的方法,但是有的就会转得突兀,有的却让人觉得很自然、通顺,一气呵成,不见雕琢。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对于色彩的敏感尤其强烈。眼前虽然是一篇萧瑟的场景,但是在画家和诗人眼里,早已在心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并用诗行带给我们极大地享受。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是不会弄湿衣服的,它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但是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04将这种构思拓展开来,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其实也在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每天都要呼吸空气,接受阳光照耀,更要与人交流。人即使不必同流合污,也不能独善其身。人是环境的产物,不能脱离环境和人群单独存在。没有物质和信息交换,人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棵小树,只有积极地适应环境和社会,才能茁壮成长。山路元无雨,只要愿意停留在这个空翠的环境中,就会被浸润,打湿衣服。俗话说,近朱者赤。只要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性格和兴趣,以及意志、品行都会改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