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yiyuantuku/huodong/10293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75.html
寻根记
张晶擦净桌子,洗净双手,怀着虔诚的心郑重地把厚厚的家谱摆在桌上,家谱的纸张古老而泛黄,封面有些许残缺,小心翼翼的翻开第一页,整齐的蝇头小楷印入眼帘,怀着急切好奇的心情,我迫不及待的读了下去,文字是苦涩难懂的古汉语,里面还有很多的繁体字,虽然能大概猜出字意,但鉴于了解家世的神圣严肃性,我把字典和古汉语字典都找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对照,尽所能的用白话文还原家谱的本意。似懂非懂的读完家谱时,内心酸酸不禁有种从此有根的感觉,上网搜寻关于榆社县岚峪乡屯村的历史与现在,搜寻当年洪洞大槐树大迁移的那段历史。很多人问过我你老家是哪儿的,我不知道祖上从哪来的,也对寻根问祖这样的事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而当我读了家谱,了解洪洞大槐树的历史,看到先人因为流亡而不能去屯村寻根问祖、祭扫祖茔而耿耿于怀、浩然长叹、泣然流涕时,霎那间理解了人们为什么会不远千里的寻宗问祖,即使面对一抔黄土一座墓碑,面对不知隔了多少代的所谓亲人,依然会眼含热泪,心情澎湃,这样的心情于我而言,在读完家谱的那瞬间,我懂了,这是血脉相连的亲情与传承。姓氏、血脉将每一个炎黄子孙联系起来,倦鸟归林,叶落归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情结。也许比起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张姓族人的地方,更多的给予的我是一种心灵的寄托,精神的安慰,是我及我的父辈能追溯传承、遥寄哀思的一种情结。而当我萌生去看看的想法时,心底里却有一种畏惧抑或踯躅不前的心理,难道是近乡情更怯吗?踏上行程时,越接近目的地心情越五味杂陈,此时此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朝宋之问这句诗将我的心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去到屯村,我已辨不清东南西北,远目望去,只看见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分布在公路的左侧,一座高大起伏的山坐落在公路的右侧,这就是传说中的狗头山,山上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层层叠叠的岩石延伸至山脚,一望无垠的河床,溪水潺潺,一眼望去就觉风水极佳,透着一股子灵气。怀着对狗头山的好奇与敬仰,我决定先上山,过石板桥,一条小路蜿蜒延伸至山脚,沿着这条小路,向山上走去,沿途路过一块田地,一对老人在地里劳作,停下脚步跟他们闲聊,问询起村里的情况,关于狗头山,关于张姓族人,老大娘热情的邀请我们回家喝口水,一句回家喝水顿时让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我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这么远而来我没指望能和屯村人谈感情,拉传承,但是骨子里对给我带来传承的祖先故土还是带着那么一丝期盼,即使不认识但血液里似乎也流淌着那么一份血脉亲情。告别老人之后,沿着小径,顺着石阶,踏着山间的枯草,撩过延伸至耳边的树枝,迂回曲折地向山上走去,山间岩石层层叠叠,留有被雨水冲刷的痕迹,偶尔山石间还有小股泉水流过。及至半山腰处,放眼望去,只见连绵起伏的几个山头上到处是密密层层的松柏树,漫天盖地,苍翠欲滴,鸟鸣啾啾。继续踏足前行,打破原有的寂静,松间的山雀扑棱棱地被惊起。山路已在树间消失踪迹,小心翼翼的拨开树枝蜿蜒行进,终于一鼓作气到了山顶,伫立在山顶的开阔地向下望去,但见不远处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就是我的先祖族人自十三世起从洪洞迁至此世世代代居住生存的地方,这里有我的祖茔,有我的血脉传承,这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生生不息,孕育了万物生灵,历经了风雨沧桑,见证了岁月流逝。下山时,选择了另外一条小径,在山的另一侧有一座若隐若伏的庙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踩着松软的松枝,踏上凹凸不平的石道,一步一跃兜兜转转到达庙宇的面前,跨过门槛,庙宇正中立着一尊奶奶塑像,墙上挂着善男信女赠送的锦旗,望着慈目的奶奶塑像,怀着虔诚的心跪下去,这庇佑着张姓族人的神啊,愿您能护佑远方的张姓子孙平平安安......从庙宇出来,一路向下,很快就到了山脚的石头河,河水清如明镜,深处一片碧绿幽谧,浅处可清楚的看见河底的山石,不远处有人用棒槌在河边石头上捶打洗衣服。河床两岸,分布着错落有致的村庄农田,青山秀水奇石,使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安谧、恬静和温馨的画面。山的厚重似乎沉淀了心的浮华,走到河边,撩起清清的河水,两手摩梭,似乎这样可以洗去尘埃,让心灵得以净化。走过荡漾在石头河上的木板桥,整个村庄呈现在眼前。在邻公路而建的房屋墙上“屯村的由来”赫然印入眼帘,传说村里有座大寺庙,寺庙中挂着一口大铜钟,村民便将村名叫作铜钟,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就把铜钟叫成“屯村”。明代洪洞大槐树下大移民时,一户张姓人家辗转千百里,来到这里,不知道是先有屯村,还是张姓人家来到这里然后有了屯村。但是据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屯村有位名人张毓曾任山东布政使,人称“张布政”,想到张家的祖先这么有名心里还是格外自豪的。虽然现在还流传着“朝廷派兵斩山破风水”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这斩风水会影响多少年多少代,但凭着这整齐的房屋和绿水青山,也能觉得这是一个透着灵气的风水宝地。漫步村中,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一条条小巷干净整洁,墙壁上绘制的屯村“大槐树、四合院、石匣、红军桥、西洋门、土楼”六景彩画夺人眼球,真的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还隐藏有这么多的古迹,这么美丽的传说。往前走,是一个高大的戏台,戏台前的空场地上,村里的老人们或倚或坐或蹲,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我这外乡人,我天性害羞,不善言辞,尽管努力应对还是无法克服,尽管很想和这些老辈人聊聊却不知如何开口,本想尽快走过他们,却不想在一面墙上看到了张氏家风、家训、家规,读着那一句句家风家训格言,瞬间突然有种莫名的激动,没想到屯村竟是如此古朴雅致有内涵,能世代被家风家训思想浸润的村庄,那一定是有很深文化底蕴的。沿着小巷往里走,脚下是古朴的石板路,随处能够看到保存至今的百年老屋,这些百年老屋有的还有人住着,有的已经大门紧闭,只留断壁残垣,向人们展示着岁月的无情。走在幽静小巷中,耳边传来风吹杨树叶哗哗的响声,那一刻,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浮华,回归了大自然,似乎心也随之静下来,驻足的瞬间,仿佛找到一份回归的安宁与享受。村子的后面是红军桥,该桥由石料砌成,有两个涵洞,依据桥名可以推断是战争年代红军修建的,这座桥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是村民生活和劳动必经的要道,依然是屯村人内心的骄傲,依然散发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漫步在村中,随处可见彩绘的宣传壁画,德孝文化墙、家风家训家规、姓氏谱┄┄,整个村庄散发着古朴的独特风韵,又弘扬着新时代的文明风尚。这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这种历史文化于润物细无声处浸润了村民的心灵,孕育了良风美俗的生命力。依山傍水,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景色秀美,一侧田连阡陌,另一侧山水环绕。一扇门、一堵墙,一方青砖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生活的印记、历史的变迁,一点一滴都融入到了岁月时光里。屯村这个蕴含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落,循着祖先过往的足迹,我静静地体会着,冥想着,我的根在这里,在洪洞大槐树下,在炎黄大帝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枝枝蔓蔓里......张晶,山西武乡人,公务员,喜欢读书,爱好文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