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资深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萧林白石老人以画名世,可老人一生最在乎的却是诗名。他曾自诩,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案头有一件齐白石托弟子张次溪面呈赵幼梅札。一通三页,浅花笺,带封。曾收入天津城南诗社《朋侪诗翰》。一直喜欢白石老人的画,奈何无缘真迹。故对这通早年入手的信札,一直宝之。齐白石的书法天真率性,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非等闲造作者所能。齐书同画,广受垂爱,曾经票决荣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欣赏信札,书法艺术固然紧要,而内容则更有意义。考证这通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为诗人的齐白石。白石老人以画名世,可老人一生最在乎的却是诗名。他曾自诩,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有人认为这是他自我炒作。也有评家认为,如果把他的所有艺术作整体观照,老人的自评还真是客观地揭示了他对待各种艺事的理念。诗书画印浑然一体,是贯穿齐白石一生的至高追求,也最终成就了他的艺术地位。天赋固有,学养尤要。对于诗,齐白石的确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早年他就熟读唐诗宋词,通格律音韵。在自传中,他说“喜读宋人的诗,爱他们轻朗闲淡,和我性情相近”。而立之年,齐白石曾带着书画和诗文,请湘潭大名士王湘绮指点,王对画和篆刻赞不绝口,认为文也还说得过去,可对其诗评价却不高,笑之与《红楼梦》里呆霸王薛蟠成一体。齐白石接受了王湘绮“作诗必先学五言”的提点,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到汉魏六朝。齐白石一生成诗三千余首,以题画诗为众。题画诗与他的画作相得益彰,使其达到文人画的高境。白石之诗幽默诙谐,颇有真趣。他不追求辞藻华丽,强调性灵抒发。如这首题画诗《不倒翁》: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艾青特别喜欢白石老人的诗,认为生活气息浓,有一种朴素的美。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画名日隆。但他对诗名总为画名掩,始终耿耿。当弟子张次溪告知,天津城南诗社主持,大诗人赵幼梅携家眷来京,即修书一封求见:幼梅先生有道:次溪来偕山馆告,先生携家人四五来燕。且言,明日晨,与欲过借山馆。璜予欲与次溪奉访。次溪谓,先生必为友人偕人出矣。璜遂止之。先生明晨之来,尊夫人以及令公子及孙女公子及诗人眷属,璜愿一见。也想先生必能信友快然,携此一家翩然而来耳。不一一。即请,著安。弟璜拜揖。五月尊者属不另。齐白石长赵幼梅四岁,以弟居,对赵尊重有加。对于这次见面的情形,已无从考究。但《齐石石诗集》(漓江出版社年版),收入的“赵幼梅过访,席上偶吟”诗,当与这次相见有关:愿识荆州一笑逢,分明不是梦魂中。闲吟屡赠才无尽,相慕多时意更浓。琼岛密云千里碧,天津夕照十年红。莫辞今日杯杯饮,乱后诗翁唤醉翁。似乎余兴末尽,次日白石老人又赋诗一首,“幼梅次韵赠余,余再用原韵赠之”。其中两句,“人情无此闲情好,世味争差诗味浓”,颇有意味。自此,齐赵成了文友,多有唱和,赵多次索画,白石老人皆允。年,有王湘绮作序的《白石诗草》(八卷本)刊行,赵幼梅等诗坛名家纷纷题词点赞。此时,古稀之年的白石老人当然为“使世人知有齐璜能诗”(致张次溪信)而悦。不过,白石老人毕竟是白石老人,他的头脑还是那般清醒。在审订诗稿时,他对张次溪说,“鄙人之诗,字俗意浅。细心再看,可定者十之一二,当删者十之五六”,“我的诗只写我心头想说的话,骂我的人很多,夸我的人却也不少。从来毁誉是非难下定论,等到百年之后,评好评坏,也许有个公道。”白石老人离开我们快七十年了,每每浏览老人手泽,那浓浓湘音就在耳边响彻。余生也晚,与之结缘,幸甚,幸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