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开学的第三周了,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讲完了。为了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我经过整理,给大家提供一份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目。这份题目题型比较多,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学习勤奋,做题认真的孩子,可以挑战分。我还提供了考点分析及试题的答案。

这一单元是《长度单位》。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懂得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形成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4、培养学生有初步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画出线段的长度。

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形成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的长度。2、学会动手画出线段的长度。

第一大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厘米和米的概念理解。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和1米到底有多长?有了这个概念之后这一题就变得很容易了。

第二大题,填一填。

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学生什么叫线段?线段的两个特点一定要掌握:线段有两个端点和线段是直的。第二小题,做这一题一定要明白1米等于厘米。第三小题,这一题还是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概念,只有明白什么是线段才能数出线段的条数。

第三大题,选择题。

第一、三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米和厘米概念的理解。第二、四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如何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大题,判断题。

学生容易出错的,主要有以下几题。第一小题,线段是直的,不是弯曲的。第三小题,注意这里量长度,没有从零刻度开始,所以不是6厘米。第五小题厘米和1米是一样长得,可能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后面的单位,只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第五大题,木板有多长,在量得对的方框里打上勾。

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第一幅图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物体的左端没有对齐刻度尺的零刻度,所以量得的长度不是4厘米。第二幅图也不正确,刻度尺放斜了,不能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第三幅图,这里量物体没有从零刻度起,所以量的物体的长度并不是6厘米。第四幅图,虽然这里量物体时,物体的左端是从5厘米刻度开始的,量到10厘米。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数出5厘米,所以这题是正确的。

第六大题,动手画一画。

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画线段的方法。教导学生平时画线段时,最好从刻度尺的零刻度开始画,这样不容易搞错。第一小题比较简单这里不做分析。第二小题首先要知道比7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是6厘米。第三题稍微复杂一些,可以这样来画,将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这棵小树,在刻度尺的5厘米处画一个笑脸。又重新把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这个笑脸,在7厘米处画上一个小船。

第七大题,量一量,填一填。

这一题还是考查学生量线段的方法,上面已做过详细的分析。就不再做详细解释了。这一题还涉及到一个估算的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1厘米概念的认知。如果头脑中形成1厘米有多长的这个概念,估算起来就比较准确。

第八大题,我来解答。

第一小题,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蜗牛要爬行多少厘米才能吃到香蕉?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蜗牛到香蕉线段的长度。第二个要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如果你提出老鼠要吃到香蕉,要爬行多少厘米?你就要注意老鼠到香蕉之间有多少条线段组成,要分别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把它们相加起来。

第二小题,这里也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图中的铅笔有多长?这里不是从零刻度量起,而是从1厘米刻度量起,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所以量的铅笔的长度是9厘米。第二个问题,我的铅笔比这支铅笔短2厘米,我的铅笔是几厘米长?用9厘米减去2厘米等于7厘米。

第三小题,比身高。这一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注意的是量这三只兔子的起点,是从哪个刻度开始的。一定要先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兔子的身高,才能完成后面的填空。

第四小题想一想高是几厘米?第一幅图,一本书的高度加上一个粉笔盒的高度就等于总高度。第二幅图,这里有两本书,计算出两本书的高度,再加上一个粉笔盒的高度就等于总高度。

参考答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