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作品上题跋,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大特色。很多时候,这些题跋对于我们解读画意有很大帮助。但偶尔也有例外,有的时候,题跋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反而成为误导我们偏离原作画意的一个因素,如清杨晋绘《王石谷骑牛像》轴。此画向来被认为是杨晋为王翚“写照”,也收录在《明清肖像画》卷中。然而,如果仔细考察画中题跋就会发现,这种解读并不符合作者本意。王石谷网络图片杨晋(~年),号西亭,字子鹤,江苏常熟人。他是王翚的关门弟子,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湛,王翚画中点景的人物、动物,常由杨晋代笔,他也是王翚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王石谷骑牛像》轴,纸本设色,纵81.6厘米,横33.5厘米。《康熙南巡图》网络图片图绘一老者身着长袍,头戴斗笠,骑牛缓行在坡岸边,神态悠闲。画幅上方有杨晋自题:老夫自是骑牛汉,一蓑一笠春江岸。白发生来六十年,落日青山牛背看。……南山白石不必歌,功名富贵如余何。己卯小春,画白石翁诗意。沧洲道人杨晋。杨晋《王石谷骑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杨晋《王石谷骑牛像》轴隶书题诗题诗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一位“白发生来六十年”的老者骑牛漫步的生活意境,与画面所绘十分贴切。由落款可知,杨晋画作的主题是“白石翁诗意”,并没有提及画中人物的身份,最早把画中人物和王翚联系起来的是题写在画面上的许逸题跋:翁同龢观款尽知乘马骑牛好,争奈骑牛不自由,日日骑牛更乘马,任他呼马与呼牛。此野鹤为王耕煙写照,乃骑牛第一图也。于后有骑牛南归图,则为禹鸿胪笔。此桢迄今廿七载矣,耕煙时年六十余,故诗中云‘白发生来六十年’。南归图则七耋所作,陈海宁题诗有‘七十冰客’句。余得是图,喜其丰神如昔,为可玩耳。雍正甲辰桂月,适斋并识。杨晋《牧牛图》扇页及局部(图中牛只为杨晋平时所画最多、十分写实的南方水牛形象)许逸(~年),又名廷录,字升闻,号适斋、东野,江苏常熟人,有《东野轩诗文集》传世。许跋作于雍正二年(年),其时杨晋尚在世,距王翚去世仅隔七年,许氏在跋中明确指出骑牛的老者就是王翚。由题跋还可知,他也是此画较早的收藏者。杨晋《牧牛图》扇页及局部除此之外,画面上还有一段隶书题诗:“不是牧牛翁,不是食牛汉,一蓑一笠自垂垂,烟雨潇潇青草畔。桐溪益题。”下钤“裕峰”印款。题跋者名益,字裕峰,失姓,身份待考。裱边上另有翁同龢“光绪甲辰正月二十日邑后学翁同龢观谨题记”观款一行。二人对于画中人物的身份均只字未提,是否赞同许逸的说法,今已不得而知。但后世对许氏的观点似乎都比较认同,直到今天仍然还延续着这个认知,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质疑。我们认为,许氏的观点并不成立,误解了画作。本文摘选自《紫禁城》年10月刊《误导与误读—《王石谷骑牛像》画意新说》原文作者:王幼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2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