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www.bdfyy999.com/jiankangketang/jankangzhishi/104773.html
室无石不雅,古已成共识。旧时,文人雅士的称谓往往连缀在一起,文人爱把玩的东西也往往说成雅玩。说起雅,文人的案头清供中,绝少不了观赏石。一块埋在随形精雕细刻的木座或汉白玉石盆中的太湖石,云头雨脚,玲珑妖娆。一缕斜阳透过窗格照在石上,石质的肌理更加婀娜,色泽更加沉稳。石头背后修长的投影,更像是风来就会摇曳飘走。几处因日久摩挲而有浆色的地方,温润油亮,熠熠生光。凝聚在其中的历史缓缓散发弥漫,被周边的绿植慢慢吸收后,石愈润,叶愈翠,情愈浓,气愈雅……——唐永明文/梅墨生美术报石头之美好者被视为玉,至坚者又有钻石,都价值不菲,于是有“金玉”并称,以示珍贵。石头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漫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利用自然物而适应并努力改造着自然。于是有了石头文化和石崇拜。清·高凤翰三台柱石图纸本设色×49.5cm天津博物馆藏石头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天然物。人类经历过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而文明日显。仔细想想,铜、铁等金属也还有不少来自石头,是“金石”并称,以示永固。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迤逦而下,至于曹雪芹时代乃有“通灵宝玉”的文化想象。目前我们见到的许多“太阳崇拜”、“性崇拜”、“上帝崇拜”也大多是依赖石头遗存或体现的。宋赵佶听琴图轴(局部)古代岩画保留下来,也完全是因为石岩的坚固。而岩石上所流露出来的远古人类气息至今仍魅力不减。敦煌民间有奇异的建筑风俗:用石头来镇宅,即建屋时在地基中放一块大石头。今人似仍有此习惯,用类似方法,仪式化“奠基”,皆取吉利之意。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羌族等尤有石头崇拜的孑遗。如羌族供奉在屋顶的石头皆为白石,它是最高神灵“天神”的代表。人类的性崇拜有不少是以山石来体现的,类似于广东韶关丹霞山的“阳元石、阴元石”在中国各地多有。而求婚配、求子嗣的祈愿于是便与多种奇形怪状特别是状似男女生殖器的石头有了不解之缘。明陈洪绶杂画图册2中国哲学高度重视的“五行”观念,其中的“金”概念便与石头相连系。人类对大山的敬畏,由来已久,而大山的主要体质仍然是石头。在中国的“万山之祖”昆仑,神话传说乃西王母所居之地。昆仑山神话成为一种“神圣叙事”,“河出昆仑”反复见于古籍,究之都是因山脉高广,又有“玉出昆岗”一说。山高广而近天,“昆仑”还有“天”之含义;玉乃石之美者,又出在广义的昆仑山脉(昆仑也称天山),人们自然要崇拜了。山是石头组成的,于是石头也因山的高伟尊贵而令人不能小觑。昆仑山乃是某些宗教信仰中的宇宙山,是天柱,所以昆仑石也便不一般了。笔者无力也无意专深探究昆仑文化、神话文化,只是想说,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中,来自于大山的石头并不如今人眼中这般普通。由于有了悠久的石文化历史,石头,特别是奇异的石头便在世间为文人墨客所欣赏、所追求。唐孙位高逸图文人对奇石的欣赏,某种意义上是对自我的价值自信与肯定。我这块看似普通实际并不普通的石头,是“天”之所降,是女娲所遗,这其中便有世人不识货、我乃补天材之甚深寓意。因此,历代文人以各种方式搜石、玩石、藏石、咏石、绘石、赏石、供石,甚至于如宋代米芾那样拜石,皆缘于这种文化心理。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世间物皆为中介,可以象征、寓意、想象、寄托成为一种人格象征物。“我有仙方煮白石”,白石与神仙有联系,文人们更有了精气神追寻猎奇啦。东风吹遍梅墨生从徽宗到米南宫,都对奇石兴味大发,于是文运兴盛的有宋以后,石头日渐文雅、风雅了起来,什么太湖、灵壁、黄河石身价陡增。不过,并不是什么样的石头都值钱。所谓瘦、透、漏、皱的四个标准,成为了文房书斋庭院的观赏石条件必需。石之大者可以叠成假山,如扬州“片石山房”据说即大画家石涛的杰构,石之小者可以把玩在手或置诸案头,赏其灵奇、观其妙姿、借其灵气、感其美质,乐在其中矣。比如在吴昌硕笔下屡屡出现的石头,兀然、浑然、朴然、苍然,不就是这个失意文人画家的一种心境寄托吗?又比如八大山人笔下的奇石,就更是其内心世界的又一种镜象映现了。稍稍浏览,我们便可品咂出奇石雅石在传统文化中的缕缕生命情怀与悠久高古的意绪了。我也爱奇石,爱它们那份沉默不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