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年往来成渝两地的我,两地的景点再熟悉不过了,基本上是去完了。其中青城山我去的次数最多,至于原因嘛,一是青城山半天时间就足以爬上爬下了,二是我对道教兴趣盎然。
今年秋我又和朋友相约,再次踏上了青城山。
交通
城铁发车点在犀浦,坐地铁可到犀浦站,站台上就可以完成和城铁的无缝对接,犀浦到青城山城铁票价10块钱,全程大概半小时。
城铁到达青城山后,坐公交路,两块钱。为了早点进青城山我们选择站坐观光车到山门。
“青城山天下幽”
在这坐车时间里,我先给大家啰嗦几句,讲讲“青城山天下幽”这“幽”的自我理解。
“青城山天下幽”,确实如此,青城的山“幽”与其茂盛的植被有关系。这里树木高大,松、楠、枫、柏等古树遮天蔽日。走进山中,晴天难见日头,阴天云雾缭绕,确有幽静之感。
再者这里山谷之中,由于植被茂密,水源涵养好,所以四季流水淙淙。在高大的密林中行走,伴着叮咚的泉水之声,以动衬静,岂能不“幽”。
青城山之幽还来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融合。
青城的山“幽”与之在都市之郊也有关。都市喧嚣吵闹,附近有青山当然被衬托出幽静了。
不过随着青城山名气越来越大,人们蜂拥而至,这份“幽”逐渐被打破了。
线路
建福宫——天然画图——全真观——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东华殿——老君阁——上清宫——慈云阁——缆车下山。
建福宫
提醒一下,千万别进山门,青城山山门外的建福宫,才是青城山的起点。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原名丈人观。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年)重建。宋孝宗在位时(—年)改为今名。
建福宫门额建福宫三字是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宫门外侧为篆书对联:樵语落红叶,经声留白云。内侧为草书对联:吹笛天寒玉箫更控青鸾住,绿云路近杜老倩除白发来。(青城山的对联也是一绝,我会用黑体字标注,你们注意看。)
前殿叫长生殿,供奉的是“蜀之八仙”之一范长生。
正殿供奉宁封和杜光庭塑像。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
后殿供奉,中间是太上老君,左是东华帝君,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
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字的青城长联,是宣统二年()任灌县视学的四川通江县才子李善济所撰并题,被赞为青城一绝,亦被称为国内第三长联。
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名胜古迹。
山门
山门是道教传统的重檐式,山门廊柱之上从外而内有三幅楹联。
外侧楹联:我爱阴符三百字,准留清气一山幽。
中间楹联: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
内侧楹联:览胜而登顶,留连而忘归。
门内影壁上是张爱萍将军的草书:青城山幽子规啼。
山门背面高悬“将军诗人”魏传统所写的“青城天下幽”匾额,影壁之上绘制着一幅青城山的青绿山水画。
雨亭
进山门后,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望过去满眼绿色,好像这秋天和青城山一点关系都没有。
登山没几步,石道边上有一茅草亭,青城山的亭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茅草、枝藤、树条和树皮搭建,造型上不拘一格,融入四周林木山道。它们有的骑在路中间,有的就在路旁,方便人游休息。这些亭子便是道法自然的千百年来“活”的物,属于青城山一绝。
此亭名为“雨亭”。茅草亭前的对联: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对联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笔下《山中》,全诗应该如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传唐上元二年()秋,杜甫游青城山,突遇山雨,杜甫便在山道边古树下避雨。后来此处便修起了供游人休息避雨的茅亭。
青城仙馆
沿石阶而上,就到了青城仙馆,一条仿古街,这里其实就是个集市,卖土特产的。有兴趣的可以逛逛,无兴趣的我们继续走。
天然阁
天然阁是座很有气势的亭,共三层,天然阁一切构造都是天然的,桩是老树,顶是树皮,亭上枝藤缠绕树,随势造型,地下有一八卦图形,相当吸引人眼球,因此许多游人在此停驻摆造型照相。亭前对联:一烟霞怀旧侣,山月盼游人。
椿仙行道
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段山路叫椿仙行道,两旁的树木多是杉木,还有楠木、柏木和柳树。
在民国初年,彭椿仙复兴青城山,访之者众。椿仙约法来访者:欲访椿仙者,需在山道旁植树一株。就这样日经年累月,道路两边渐成绿荫。后就把这条道叫做椿仙行道。
怡乐窠
天然阁过后没多远,便到了怡乐窠,亭前对联: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登临莫畏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在这里山路分岔成两路,左手是步行上山之路,右手是前往月城湖坐索道上山之路,青城山不高,我们是来寻道的,当然是步行上山的。
很抱歉,忘记给怡乐巢拍照了,下次补上。在山间发现一颗银杏树,满树金黄,这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嘛,你是否感受到了秋意。
引胜亭
继续前行不久就是引胜亭。亭前对联:云瞪纡回,倏到危岭忽开爽;迷离烟树,旋步绝顶拔荆榛。
这是鼓励游人继续努力向上。引申的含义就是寻仙求道要不畏迷惑和险阻,方能得悟大道。
走吧走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年)年间。
山是画,树是画,草是画,水是画,一切的一切的是画,人如在画中游,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卢光表在《游青城》一诗中这样写道:“孤峰峻极插苍穹,出处惟余一径通,树色万重山四面,游人都在画图中”。
匾额题“天然图画”四字,坊上有联云“溪壑奔腾,百川东去通千派;云霞缥缈,万里西来第一山”。
20世纪90年代初,此处增建天鹤观,内有药王殿、老君殿等宫观。
药王殿供奉孙思邈,匾额“坐虎针龙”源自于一个传说,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用铜圈撑住虎口,拔除了卡在老虎喉中的骨刺,从此老虎成为他的坐。骑殿前对联:仙方济世回春景;妙剂宜人育物和。
全真观
继续向前,开始分路,一边是沿着山路向上,一边是从侧面走,但最终都会汇合到一起,大道疏同嘛。因我们要去全真观,当然是走左边的路,呼吸着山间清爽的空气,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忘记了疲劳,沿着山间石阶,不一会我们就到达全真观。
全真观位于青城山青龙岭龙居岗半山腰。该地原有龙居庵,后改为道家茶厂。年在青城山道长傅圆天大师精心规划,恢复重建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楼,并更名为“全真观”。
全真观为三层大殿。
一层为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
二层为七真殿,供奉全真道开派的丘处机、谭处端、马丹阳、刘处玄、王处一、赫大通、孙不二等七位祖师,他们同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又在元世祖至元六年()都受封为真人,统称“全真七子”。
三层为五祖楼,供奉全真五祖,分别是东华帝君、钟离权、吕纯阳、刘海蟾、王重阳。
五洞天
出全真观往天师洞路上,我们会经过一座牌楼,叫五洞天,为何叫五洞天,因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天师道的祖坛,历代天师多来此朝祖。道书称青城山为十大洞天的第五大洞天,是张鲁所设八品游治中的青城志所在地,青城主峰大面山(赵公山)又是七十二福地之一。
红墙门洞两侧楹联:“府以清壶嫏环居福地,天然城郭龙虎拟仙山”。
过了这五洞天的地界,就算到了天师洞的区域了,远远可以看到山中天师洞建筑。
天师洞
天师洞青城山最大的一处建筑群落。天师洞又叫古常道观,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年),因观后有汉张陵天师结茅传道所居之洞窟,所以就了天师洞之称。
现存建筑于清康熙年间(-)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年至年,主持彭椿仙再次修缮改建。
天师洞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大殿,黄帝祠和天师洞。
山门为四檐楼角式世构,骑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长长的石级贯通重楼叠阁。柳杉分列石级两旁。左侧有青龙殿,右侧有白虎殿。
正中高悬“古常道观”金匾,门柱两侧有蜀州李世瑛所撰贴金对联:胜地冠两川,放眼氓峨千派绕;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
山门两侧,还有邓锡侯所题对联:福地凝崆峒,传相石宣栖仙侣;江源归节度,欲挽银河洗甲兵。
三清大殿是天师洞的主殿,为重檐歇山楼阁式五开间建筑,其正中悬挂清康熙皇帝御书“丹台碧洞”匾额,系全真龙门派青城丹台碧洞宗的镇洞之宝。
殿内供奉三清,居中供奉元始天尊,居右供奉灵宝天尊,居左供奉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为道教最早崇拜的尊神,东汉时便已享祠礼。南北朝时,始将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三清供奉
黄帝祠供奉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黄帝姓公孙,以土德王曰黄帝。
爬上台阶后面就是天师洞了,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
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门前柱上对联为:“指点中原,万里江山归眼底;登临绝顶,频年风雨揽心头。”
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余年。许多人就是奔着这颗古银杏树而来,在树上系上红布带,祈福。
掷笔槽
沿着山道行走,风景也是越来越好,但也越来越窄了,沿石阶上行数百步,便来到一处崖壁上开凿出的石栈道,石栈道名为龙桥,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凹凸不平的山石,有些地方需要稍微弯腰才能通过,其下为掷笔槽,亦称“涮笔槽”。
看到对面的细缝了么,那就是掷笔槽,像不像一只大笔耸立在山,间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
《蜀中名胜记》引《五岳真形图》云:“龙桥处,二山相去百余步,峰峦急辣相对······两边悬岩,俯临不测。山旁有誓鬼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喝令魔王不得再为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走过龙桥,向前走不远是一个三岔路口,沿着右侧山路上山通往朝阳洞。沿着左侧山路过访宁桥走通往祖师殿。
闻胜亭
我们还是走左边,行约两三里,遇山间小亭子,叫闻胜亭,很不起眼。年,冯玉祥将军重游青城山,适逢抗战胜利,喜讯传来,将军喜极而泣,提笔撰写《闻胜亭》碑文:“三十四年八月初予来青城山,下榻真武宫。十一日晨,日本接洽投降消息传来,同志鼓掌欢呼。时予方在灶间取火,闻悉不禁喜极泪流。八载艰苦,竟获全胜,积年大耻,终克尽雪,予能不为吾民族国家庆乎!乃筑亭以为纪念,名曰闻胜亭云。冯玉祥敬志。”
祖师殿
祖师殿可以说是青城山所有道观中最偏僻幽静的一个,来的人很少,冷冷清清的。抗战时期,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曾三次到青城山游历,并在祖师殿隐居,留下“忠心报国”和“抗日救亡”的诗词碑碣。
看来这里真是个隐居的好地方,从我们进来到出去,无人打扰。
祖师殿真武宫: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了。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
慧根
从正门出去,原路返回。这是一段树的树根,根须发达而且呈散射状,如同人头发般。不知你我头上有无慧根,估计是零吧。
卧龙亭
走到卧云亭,这里无人,好好休息一下。前楹联:盘空树色凌云绿,亘古烟霞在眼中。
趁休息,我给大家说个小插曲。白娘子原先是骊山老母的徒弟,是道教中人,后来被观影菩萨“拐”到佛门中去了,改信佛了。有意思吧,听完这个小插曲我们继续走吧。
琅环仙馆
走到山坳处,是个回头湾,这里是琅环仙馆,是当年徐悲鸿大师在此教学写生的地方。仙馆大门紧闭,不能入内一探究竟。
琅环仙馆
朝阳洞
琅环仙馆走几步就到了朝阳洞,其实以前也并没有这外面的建筑,就是一个山洞,朝阳洞有大小二洞,小洞仅容十余人,大洞可容一二百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朝阳洞大洞,因为面朝洞洞穴正对东方,刚好迎接初升的太阳,故曰朝阳洞,传为上古宁封栖真处。
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为古洞撰联云:“古洞亲迎光照耀,苍岩时有凤来仪。”
洞中供奉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三官神像。
洞外的棚子内,有很多卖吃的,就在这里补充下体力,一会就该爬青城山最累的九道拐了。
九倒拐
果然是修道之路不易啊,想成仙要回转九次,方得升天。慢慢爬吧,过了这九倒拐,成仙了,路就好走了。
壮观台
爬过九倒拐,尽头处就是壮观台,顾名思义就是此处可壮览青城前山风光。草亭前对联:腾空双屐云中插,隔岭一峰天外来。
冬天青城山雾气大,能见度低,不看也罢。沿山脊前行里许,又到岔路口,一边是上山去老君阁,一边是去上清宫,我们决定直上老君阁,不走回头路,下山再去上清宫。
大赤天宫
道教的第三十三重天阙。古语有云: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大赤天宫后面,就是铜锁阵,离恨天锁相思,锁住人世间一切相爱的人。挂同心锁现在是中国景区一大特色。
石碑
前面石阶两边,各有驮碑石龟一尊。乌龟底座驮着方块石碑,正规的叫法为“螭首龟趺”。“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常用于建筑或工艺品的装饰。因碑首是螭龙戏珠镂刻图案,所以叫“螭首”;“趺”,碑下的石座,“龟趺”就是乌龟石座。
明杨慎《升庵集》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东华殿
一路前行到达东华殿,东华殿属于老君阁建筑群的一部分。供奉东华帝君、正阳祖师钟离权、纯阳祖师吕洞宾。
老君阁
后面就是青城前山最高点老君阁了。老君阁又称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宝顶,海拔高米。老君阁是塔型尖顶的楼阁,共九层,阁内供奉太上老君坐莲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
在老君顶,一览众山小。看吧,这就是青城山三十六峰,雾蒙蒙的。在天气好的时候这里是可以看到都江堰的。
从老君阁出来,我们开始下山,这时候从缆车路线而上的游人太多了,山道开始拥挤起来,看来我们一大早上山,是明智之举。
上清宫
上清宫是青城山原先最高的一座道观,海拔米,修了老君阁就是不是了。上清宫始建于晋朝,今天我们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同治八年(公元年)重建的。
在上清宫左右两边有两副对联,一副“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是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留下的。
另一副“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的手笔,是老子《道德经》中原句。
这里我看到了“道法自然”的匾额。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进宫后的左右两边是青龙和白虎两殿,青龙、白虎作为护法神,捍卫道教的尊严。过青龙白虎殿,有一副形容上清仙境之美的对联:钟敲月山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似人间。
主大殿,三清大殿供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
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
上清宫老君殿右侧有“文武殿”,供奉文圣孔子与武圣关羽。内有张大千绘王母、麻姑及花蕊夫人像。天花板上有墨龙、二十四孝图和三国故事题材画。
对面的小院是张大千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年至年,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在青城山上清宫中,并自号青城客,著国画千余幅。60年代他在巴西圣保罗创作巨幅《青城山全图》。
宫左有两井,一方一圆,泉源暗通,互为深浅,故名“鸳鸯井”;宫右有一池,形如半月,水深数尺,晶莹清澈,不竭不溢,传说是仙女麻姑浴丹处,故名“麻姑池”。这鸳鸯井三个大字,是张大千先生来此写生时留下的,还有麻姑池三个字也是张大千所题写。
殿前的大道无为。无为不是真的无为。
宫侧山崖刻有“天然圣迹”、“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
慈云阁
下到慈云阁,慈云阁是80年代修建的,成三方四合院形状,山门上悬挂三匾,中间是“慈云阁”,两旁分别是“普度众生”及“国泰民安”,门中间楹联为:观大面丽如彩凤,望上清秀若云龙。
慈云阁门左侧是土地祠,门右侧是镇山王,慈云阁两旁分别为慈云殿、财神殿、长生殿与药王殿。
索道上站
下面已经没有什么可看之处了,我们选择坐缆车下山了。
明月湖
索道站到山门,还需要走过一个小湖,明月湖。可坐游船,也可沿着栈道行走。我们还是走吧,又没有多远。出山门我们的秋游青城山就算完成了。
后记
讲真的,青城山在四川这么多风景区来说,风景确实一般,可能会让冲着看美景而来的游客大失所望。但青城山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它的风景,而是在于它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道教文化。
现在很多游客在山门打个卡,然后缆车上山,到老君阁又打个卡,表示自己已经来过青城山了,就又缆车下,青城山的精彩完全没有领会到,这样完全没有意义。
如果你对传统的道教文化不了解,只想看风景,青城山真的没有来的必要,如果你是要追寻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青城山你必来。
虽然青城山比较商业化了,但它历史底蕴在这里,所以我在文章中一再提到要早上进山躲开旅游团,这样你才能了解到青城山的“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