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后,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在滇东,有一座城市叫云南曲靖,地处珠江源头,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4.3℃,其中夏季平均气温19.6℃,冬季平均气温7.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今年7月1日至8月9日,从外省经停曲靖北站的动车上下车的旅客约15万人(次),高峰时段每日有余人(次),其中很多游客的目的只有一个——避暑。

一见倾心,来了就不想走

晨曦中,73岁的熊印华正沿着珠江源大道或围着白石江公园慢跑。熊印华是重庆人,这是他来曲靖避暑的第二年。最近,重庆白天气温都超过40℃,简直是一个“大火炉”,几乎出不了门,得天天待在家里吹空调。曲靖很凉快,这几天白天最高气温也只有26℃,早晚更加清爽,所以,晨跑是他在曲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

熊印华这次来曲靖,还有一帮“票友”陪着,总共有30多人,有的是一家五口,有的是夫妻俩,有的是单身。他们中有重庆人、北京人、河北人、黑龙江人、贵州人。

这群人从7月初乘动车来到曲靖后,就在曲靖火车站附近的宾馆住下,一次性交了两个月的房租。“从重庆到曲靖乘动车4个半小时就到了,交通很方便,房租也便宜,我们住这个宾馆单人间每月才元,双人间每月元,在我们老家至少要翻倍。”

每天早上,他们到河北商业街吃上几个包子或者一碗蒸饵丝,顺便在街上买些菜回宾馆做午饭,几个人在一起研究曲靖特色菜,煮火腿、蒸粉蒸肉、炸黄豆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用不了多久,热气腾腾的饭菜便上桌了。

“曲靖的猪肉可香了,没想到还这么便宜,30多元就能买到1公斤,北京30多元才能买到1市斤。”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来自北京的许明霞禁不住赞叹。来自河北的闫爱欣接过话茬,“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豆腐,玉米、红薯也很好吃,每天都吃不够。”

下午,一群人来到麒麟区白石江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或城区公园,甩开嗓子唱起京剧。傍晚,简单的晚餐后,有的人去散步,有的人则去赏景。

这是这30多人每天在曲靖生活的缩影。

他们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曲靖,四面八方的人因避暑而相聚在一起,其中的缘由,跟熊印华有关。

前几年,每到7月,熊印华便来云南避暑,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红河州的弥勒市。去年,他第一次来到曲靖,舒适的气候、干净的街道、淳朴的民风,一下就吸引了他,用他的话说“曲靖是人间天堂,来了就不想走”。他觉得曲靖“好在”,今年便邀约“票友”一起来。

果然,同伴有同感——曲靖“好在”!

一住12年,曲靖魅力何在?

与熊印华等人一样,怀揣好奇的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在曲靖一住几个月,他们读懂这座城,然后爱上这座城。

赵洋洋摄

60岁的彭旭来曲靖已有12个年头了,于他而言,曲靖就是无意“邂逅”到“沉醉”的过程。

广州人彭旭听说昆明四季如春,年,他想到昆明买房子居住避暑,但未能如愿。随后想到大理、丽江居住,但因离昆明太远,便犹豫了。他辗转到贵阳,虽然离广州近,但气温比昆明高,也放弃了。就在他茫然之时,曲靖两个字在他上网时闪现在眼前,他一查,“哇!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吃惊不已。

怀揣着好奇,彭旭仔细查询曲靖的气候、房价等,一了解就有了看一看的冲动。没成想,第一次来曲靖,他便买了一套房。

房子虽然买了,但彭旭的心没定下来,因为那时从广州乘飞机到昆明再转车不方便,到曲靖的高铁还没开通。交通不便捷,他又动摇了。正当他萌发去贵州六盘水居住的想法时,听说了曲靖年要开通高铁,于是决定不走了。

12年来,每年的5月,彭旭都从广州来到曲靖,10月又回到广州。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