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白石的绘画创作中,山水题材可说是很少,也不占主要位置,人们一提起他的画,似乎总着眼于花鸟虫鱼,连他的弟子也几乎不跟他学山水。难道是齐白石山水画得很差?
年,齐白石在20年代画的《山水十二条屏》拍出了9.3亿的天价!这个数字可是相当令人震惊的,除了物以稀为贵之外,齐白石的这套山水画也得到了普遍认可,被认为是他山水画的成熟之作。
这下起码我们知道齐白石也是很能画山水的,但是,他却很少画山水,作品也一度不受待见,少有人喜欢,尤其是他到北京居住后,甚至都卖不出去。
不受待见的齐白石山水
不管哪个时代的艺术界,都会因各种原因形成一个整体的、较一致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规范,大部分人在这种整体取向的熏陶下,也会自然而来地创造同种类型的作品。
而那些在大潮流中另有自己一番见解的、章法与别人不同的,自然就容易被视为异类,不被接受了,有时候甚至会遭到排斥。好比南宋画家牧溪,由于他那个时代流行文人画,而他所作为禅画,因此同时代人对他评价极低。
牧溪《六柿图》而齐白石对山水画也有一番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他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的日记中曾说:“余画山水二十余年,不喜平庸,前清从青藤、大涤子外,虽有好事者论王姓为画圣,余以为匠家作。然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
这里,他很直白地说他不喜欢王石谷画。王石谷即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有“画圣”之称,他的画有很浑厚的传统功底,被视为画之正宗。另外,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被当时的北京画坛奉为正宗,受到追捧。
王翚《虞山枫林图》而齐白石就说了,自己不喜欢临摹古山水,也不欣赏工细的山水画风。这样的结果就是他的画没人欣赏,卖不出去。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在他那个时候,艺术界、市场喜欢的山水是怎样的——自明代董其昌之后,笔墨成了水墨山水画的最高追求目标,也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画家们大体遵循这种作画规则,从笔墨方面来衡量山水画的优劣高下。
所以首先在画山水的时候,需要画家去着重突出笔墨表现,这也是一种正统文化的继承。不得不说笔墨山水确实有着极大的魅力,但它似乎缺少了一点表达生活感受的内容。
齐白石因此不是很喜欢“四王”山水,反而更崇尚强调生命感受的石涛和金冬心等人,所以在他的山水画里,是见不到那种丰富的笔墨层次的。
补制图凫汀图他还说过许多狂话,比如在题画诗上写“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功夫”、“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反正对自己的喜好观点鲜明。
可以想象,齐白石这样不合流派的思想和笔触,处处与当时遵循的体系和审美习惯相悖,不仅不受欢迎,甚至还会受到非议。从“四王”一系出来的画家萧屋泉还说白石作画“如厨夫抹灶”,另外有些人也对木匠出身的齐白石颇有微词。
双肇楼图葛园耕隐图别样的山水
尽管如此,齐白石也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画风,他的山水画用笔沉雄有力,不讲究笔墨意趣,有着平朴的格调和生活气息。
齐白石学习山水画,是15岁学雕花木工时,无意间接触到《芥子园画谱》而起的,后来经过临摹和写生,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他的山水画往往构图简单,追求简约,寥寥几笔就要达到丰厚而深远的意境。
他的山水主题,有两类很突出,一个是家乡景观,一个是远游风景。村居、院落、荷塘、鸡鸭、竹径、溪水、山河……这些常见的景物在他这里变得特别接地气,他常表现出一种鲜活有趣的、富有童真的情趣,自然而洒脱。对他来说,像这样的内容形式,自然用不到那些传统的笔墨技巧了。
现存有22开的《借山图》是齐白石的山水佳作,这是他远游时亲身体悟大自然时画下来的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到和传统山水的区别。
洞庭君山图竹霞洞图垂钓图他的构图、色彩、造型等完全是新奇式的创作,下笔言简意赅,看着粗犷,却也能让人感受到他所营造出来的悠远意境。
逍遥游图秋山图齐白石虽然山水画作品少,但他也认真研究过山水,只是晚期画得少了,在北京的传统圈子里,他这种颇为‘叛逆’画风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如前所写,在以古人为宗的山水画圈子里,许多人对他这种山水不屑一顾,但正如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时代气息。”齐白石的画作上也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时代气息和新鲜意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