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务派与满清贵族围绕着财富与权力的争斗中,经营织布厂获利的商家却成了两派斗争的牺牲品。《那年花开》赵白石为救周莹,除了帮助周家将大笔银两与外商签订的十年出口合约拱手献上之个,不得不答应那位已经成为郡王的所谓贝勒爷。在王爷的面前,他交出了长短两把刀,王爷悬着的心放下了。他不仅笑纳了周家献上的财产,还多要了一样,他看上了满腹经纶的赵白石。
而赵白石在被洋务派的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心腹,自己的老师张长清所欺蒙之后,已经开始对洋务派所谓的富国强兵之策感到失望。原来所谓的振兴国家,一切都是为个人及小团体的利益。洋务派人士极力推行洋务运动的实质,都是为了增加与大清朝廷博弈的手段和筹码。在洋务派眼中,周莹也好,赵白石也罢,都只是棋盘上的棋子,必要时,是随时可以牺牲的。
认清现实后总比活在梦想之中强百倍,赵白石投靠王爷,原本是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要在以前,估计就算是被打死,赵白石也绝不可能会做此选择。而今,面对周莹的牢狱之灾,甚至有可能会被处斩的危急时刻,低下头成为王爷的手下,就不是面子和原则的问题。情急之下,不得不如此,更何况,此前他已经对张长清等人的虚伪之举感到是极度的失望。
而投靠王爷后的赵白石,自然会官运亨通,不久就恢复了陕西巡抚之职。一面可以帮助王爷打击洋务派之势力,另一方面开始暗中扶持周莹的另开织布厂的计划。巧妙地利用维新派与顽固派之间的矛盾,借光绪皇帝的力量来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工业的步伐。而这,恰恰才是赵白石当时投靠王爷时的真实用意吧。
毕竟比起那些空谈误国之人,能够实际做些利国利民之事,远比陷于党派斗争中要有价值。况且,寻找到王爷的软肋之后,再果断出手,才是最终能扳倒王爷的明智之举。相比意气用事的沈星移,急躁冒进的吴泽,此时的赵白石在官场上所积累的经验和阅历,足以让他对晚清时期的政治现状认识的更透彻,要扳倒贪婪而顽固守旧还掌握权力的满清贵族,出手必须是准而狠。
贝勒爷对财富的贪婪之心,终将成为埋藏自己的巨石。先要断其财路,再用其贪腐的证据夺去其官职,最后自然就能要其命。而赵白石与周莹的默契配合,在下面掀起一股凶猛的烈火,当它的熊熊烈焰燃烧起来后,必将把曾经不可一世,玩弄权力,侵吞商家财富,制造冤狱夺人性命的那位王爷给掀翻在地。
周莹也最终完成了为吴家洗清冤案的心愿,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投靠贝勒爷的赵白石,他把自己变成一把尖刀,直插王爷的要害、最痛之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