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西沱古镇,因地处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古镇已有多年历史,因盐业起家,曾为著名商埠,现存大量明清古建筑和土家古民居,年被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已显敝旧,但徜徉其间,别有一番古典情怀令人回味。
石宝寨与西界沱
未入古镇,远远地看到浩浩江流中有一座绿岛,白石筑岸,蓊郁葱茏,那是著名的三峡景观石宝寨。几只江鸥追了游轮嬉戏,不管江水滔滔浊浪翻滚还是风平浪静江水平缓,石宝寨就像江上长出来的秀丽盆景,兀自沉静不移。
石宝寨
石宝寨本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占领的山寨,临江有一孤峰突起,乃是十多丈高的玉印山,相传为女娲补天时遗落,故为“石宝”。山寨便因势修建,9层,顶上有天子殿,含“九重天”之意,全系木质结构,飞檐展翼,造型奇异。清康熙、乾隆年间重新修缮加固。年又建了顶上3层,如今的石宝寨共12层,56米高,红塔绿树,雄伟壮观,极是养眼,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
江水悠悠,江风浩荡,那边是忠县,隔江相望的这边却是石柱县,那边是一水之遥的“江上小蓬莱”,这边却也有“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奇特建筑明珠”。那边是不惧沧桑的巍巍古塔,这边的“西界沱”牌坊面对浩阔铺开的长江水,似也在清风中诉说历久不衰的千年往事,照看古镇人家现实中的烟火生活。
西沱一角
背盐脚夫的艰辛
古镇人家多住吊脚楼,却不同于湘西用木柱支撑,建于水上的那种。而是结合了四川民居特色的穿斗式,山墙格外宽阔,用长木条隔出若干方格,方格内一律涂了白石灰,长木条则涂成暗紫,粗犷中含有精致,简洁之际又有几分匠心。悬山式人字形大屋顶如大鹏展翅一般舒适地张开,上面覆了层层叠叠的青黛鱼鳞瓦,瓦楞瓦槽凹凸起伏,如江上波峰浪谷奔涌不息。因房屋皆建在山坡上,错落有致,顺坡拖檐,一点不觉零乱,相反却整洁又干净,非常和谐又极具美感。
穿斗式吊脚楼
在高低起伏的吊脚楼之间,穿行了一条“云梯街”,垂直于江边,由码头迤逦往上,一直延伸到独门嘴山巅,长米,高差米,个台阶,隔一段就有一个大平台,总共是步青石梯,曲曲弯弯,很像泰山十八盘。从街顶向下俯瞰,犹如置身烟霭萦绕的云端,遇上雨雾天气,站立江边抬头仰望,长街蜿蜒曲折,若隐若现,宛若云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古街始建于秦汉时期,两边的各式店铺、客栈、饭馆还有已成遗址的禹王宫、桂花园、八角庙、三楚堂、万寿宫等等,多建于明清时代,千脚泉则早在宋代就有,正因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加之曾经商业兴盛,云梯街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街”。
背盐脚夫
曾经,云梯街上日夜行走着一些背负沉重盐包的脚夫,那是古镇永不泯灭的记忆了。他们低眉顺眼,身着蓝布大褂,打着绑腿,肩扛生活的重担,一步一个脚印,发出低沉的号子,一任汗水打湿了脚下的石板街。实在口渴了,便到千脚泉旁舀一瓢甜井水,一气儿灌下,再掏出干粮填肚子,稍事休息。他们须将上百斤的忠县川盐或丝绸、蜀绣等天府特产,沿着云梯街,一级一级往上,背至山巅,又沿三尺宽的盐运古道,背往湖北恩施、利川、来凤一带,全程多公里,是宋代著名的陆运交通线。回程则捎上湖北的桐油、漆器等楚地商品,销往川蜀各地。那时的西沱就是长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深水良港,是“川盐销楚”的陆路启运点与货物集散地,热闹非凡。为了抢夺盐运生意,招徕往来商旅,越来越多的客栈老板和盐商,便在江边建房开店铺,随山势向上,鳞次栉比,最终成就了“云梯街”这一独特的长江奇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便捷,盐业交易渐渐式微后,脚夫这一职业早已隐进了历史的洪流,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他们远去的背影。也许在某个周末或节假日,镇上居民还会装扮起来,在云梯街上娓娓讲述一回脚夫的故事。
夜色西沱
老街的闲适生活
如今的古镇安静,闲适,有种大隐于市的感觉,既听不到苍凉的背盐号子,也少了从前的市声鼎沸。来的人更看重的是古镇的内敛气质与朴拙古旧,以及古街人家真实的市井生活,还有就是青石板、吊脚楼以及那些故居门楣间流淌出来的沧桑往事与古雅情怀。
如更多偏远的村镇一样,年轻人抵不住外界的诱惑,外出打工或经商去了,留下的多是中老年人和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守着铺面做些小生意,孩子放学了便在家门前写作业,结伴玩耍,有闲的中年人也会当街摆一桌,三五人凑上来就是一桌麻将,玩得风生水起。老人们就在一边喝茶,聊天,看人来人往。
孩子们倒是开心,只要有气力,可以从下到上,也可以从上到下,一级级石阶都走到,到谁家都可以,还可以带些小食回来,古镇人的淳朴可见一斑。
暮色苍茫,街灯亮起,就在门前小竹椅上,摆几个小菜,饮上几杯,怡然自得时,就会止不住摇头晃脑吟上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镇的生活虽是平淡倒也知足。
斯时,吊脚楼的雪白粉墙让灯光映成了橘黄,古街安谧舒适,一抹暖意就可能湿了游子的眼眸。他们在异乡漂泊,也会时常想念古镇吧?
就要离开西沱了,霞光中的云梯街微醺如一幅古画。多么希望,有机缘再见时,它还是远离都市浮躁、一片古旧安好的样子。
(燕都融媒体特约撰稿朱秀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