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老爷宫傍边的石头——“狗头石”

本期话题#狗山

狗山山地狭长,北低南高,状如卧狗,北部有一巨石如狗头,中南部有巨石垒叠,远看如雄狮之首。

今天如期推送《第三期》#广澳随手拍

往期:第一期#广澳随手拍#

第二期#广澳随手拍#

爱上广澳

农历九月十五朱氏祠(永思堂)祭祖,祠堂邀请漳州市潮剧团出演经典剧目《白高粱》,看戏大多是老人小孩。在印象中,儿童时期看戏的时候场面是相当热闹的,人山人海。

蓝色宇宙

“广澳村的生产大队办公大楼”

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物,三层楼高,约5~60米长,10米左右进深,砖木结构。一二楼办公,三楼是广播站,每一个办公室都安装有电灯;二楼中间会议室还装有一部老款的摇把子电话机。

在建国初期的那个年代,一个村就有如此大型的办公大楼,并配有电灯电话,实属罕见。

记得村里当时每天还有三班次的客车直达汕头礐石汽车站,在走一段路到礐石轮渡码头,乘轮船就可以到对岸汕头市区的西堤和广场轮渡码头。在那个年代,专门对一个村开通三班次的客运车也是少而又少的。记忆中刚开始营运的是那种象东风货车一样有一个大车头、坐椅是木栅条做的老爷车,(现在应该到博物馆才能看到了)到后来换成四十几个座位的大客车。

小的时候,每天晚上大队部三楼广播站都会播放革命歌曲、样榜戏唱段或一些通知。偶尔上三楼广播站一次,看到巨型的电子管扩音器里面能播放歌曲和人声,觉得新奇无比。

从那时候,也给了我后来读完高中后学习无线电等电器修理埋下了种子。当时师傅是当地独一无二的无线电高手,订阅有《无线电》杂志,记得当时全国订阅量才几千本。每一期杂志收到后,不管看不看得懂,我都迫不及待的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所以认识和看到当时好多人们连听都没听说过的新电器名称和图片,如录音机、电视机、无线电台、对讲机、超声波探鱼仪、电饭煲、微波炉,等等。(现在这些都已经普及了,但在70年代确实是闻所未闻)当时被无线电这门技术着了迷,后来还学会了维修、新造电动机、发电机、电池、充电器、配电屏等电器,而且有些发电机达到了几十千瓦。现在回过头来看,要是这条路一直能走下去,今天不知道是另一番什么光景。

今晚因一张照片,引发了一段胡扯乱想的回忆,虽然没写完全,但也算是对往昔岁月的一段追忆吧。

角树

日落前,观天下之美。

夕阳下,品寂静人生。

看着表角下这样的奇山怪石,我不仅感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真的很神奇!

海龟晒太阳

鸡母石

悟空钓鱼

Bobo

gebe...gebe

小川

东提

舒舒

我家乡的大海

肖猷灿

感谢以上网友的投稿!

欢迎更多朋友与我们分享照片故事~~

赶紧投稿吧!

参与方式

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