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01匈奴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大漠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民族。秦汉时期它称雄中原以北,公元前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地区,北匈奴从漠北西迁经历了约三百年的时间。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公元前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经白登之围后汉朝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公元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公元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四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公元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

公元年,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公元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公元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公元年刘渊之子刘聪攻占洛阳,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02鲜卑

鲜卑是中国古代民族,先世为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喇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后鲜卑族占据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十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所制“角端弓”为古代有名的武器。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联盟解体。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特别是拓跋部于5世纪中叶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方达一百四十余年,并竭力促使鲜卑人汉化。内迁的鲜卑人则逐渐转向农业并与汉族融合。

隋唐以来,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却在这两个朝代中居于重要地位。隋唐的建国者杨、李两家就都是鲜卑化的汉人,其他的如宰相、尚书、侍郎等数不胜数。现在汉族的姓氏“慕容”、“宇文”就都源于鲜卑族。

03突厥

突厥是中国古代民族。先世源于丁灵、铁勒。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突厥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5世纪中叶被柔然征服,徙于金山南麓(今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战盔,俗称突厥,因此以山名为部落命名。因其善于锻铁被柔然称为“锻奴”。6世纪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初归附于柔然。西魏时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地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在武则天时期,突厥再度建立后东突厥帝国。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最后亡于回纥。隋末唐初,西突厥势力强大,中亚和新疆地区都受其统治。但是西突厥奴隶主对境内各族人民横征暴敛,政权不太稳固。唐朝为了维护对西域的统治和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通道,多次对西突厥用兵。公元年,终于灭掉西突厥。

6世纪突厥开始兴起,到8世纪开始消亡,至10世纪后,就基本上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了。

04契丹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上关于契丹族的最早记载开始于公元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至唐末强大,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部,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辽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当女真族展开强大攻势之后,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年为金所灭。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扬,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作“契丹”。

05党项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属西羌族的一支,因此也被称为“党项羌”。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羌族发源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地区。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到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另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军事行动。唐朝以夏州为定难军,以拓跋思恭为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再赐李姓。从此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藩镇争战、朝代更替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宋初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引起李氏的不满,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年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制西夏文。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其统治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公元年,蒙古灭西夏,党项人遂成为蒙、元属民,系色目人之一种。西夏亡国后,党项人失去了其共同生活的地域,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汉、藏、蒙古等族所同化。

06女真

女真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唐时写作靺鞨。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七大部,主要分布在今松花江和黑龙江一带。其中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靺鞨各部发展水平不一,大多以射猎为生,凿土穴而居。南部的粟末部较为先进,种植粟、麦、穄等作物,养猪、马,以米酿酒,以猪皮为衣。最北方的黑水部使用铁器。7世纪初,粟末诸部役属于高句骊(朝鲜半岛政权)。公元年,唐在黑水靺鞨地区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粟末靺鞨于公元年曾建立振国(后改称渤海),其首领大祚荣于唐开元元年()受封为渤海郡王。此后辖区即以渤海为号。公元年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灭,改称东丹。10世纪后改称女真。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年,金亡于蒙古。明人通常把女真划分为三大部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年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清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日后版图的基础。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07吐蕃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以游牧为生,纺织和金属铸造业的水平较高。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以逻些(suò)为都城。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卓越的人物,他在位时,创制了文字、官制、兵制和法律。公元年,第一批吐蕃使者访问长安,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尺带珠丹联姻,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二公主嫁入吐蕃的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陆续传到吐蕃,对吐蕃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了会盟碑。这块碑今天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08蒙古族

蒙古族是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汉朝时期,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蒙古诸部中,东蒙古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蒙古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他的后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

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于同一时期在突厥或突厥化部落的基础上形成。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明朝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答汗在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对蒙古族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这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想观看更多精彩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