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画构图方式上,画面的轻重和均衡也是极其重要的。一般的山水画作品,大部分是要挂在墙上让人来欣赏的。所以画面的轻重和均衡是很重要的。山水画一般喜欢上轻下重为稳,但作为视觉艺术,画面上的轻重要以眼睛来衡量,以眼睛看上去舒服为佳。不同的绘画题材也就有不同的画面上的轻重处理。中国画中的题款,印章(姓名章,闲章)对于增强气势,补济平衡轻重,调节虚实的变化,可谓是妙用无穷。例如年创作的《忆母图》是齐白石根据门生罗祥止的叙述而创作的。在这幅作品中,齐白石没有着重于画面人物的刻画,而是在一片浓郁的树林中有一问小农居中有两个没有面目的两个人物。

点出了教子读书的主题。作品采用的是齐白石常用的立轴式构图。画面上立轴下方四分之一所画的是罗祥止所描述的情节。用浓淡不一的墨韵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林中置一用笔极简而生动的小农居,屋内一小儿跪在地上正在接受母亲的责罚。画作上部四分之三是无边无际的水。就单所描物景来看,画面的构图下重上轻,但上部又似乎过于的轻。让人观赏时难以在视觉上达到均衡。但齐白石妙用他的提拔和印章,使画面气势增强,补济上部过于的轻,使画面的轻重均衡,虚实变化自然。上面那长长的题跋内容为“门人罗生祥止,小时乃邱太夫人教读,稍违教,必令跪而责之。当时祥止不能解,怪其严。今太夫人逝矣,祥止追忆往事,且言且泣,求余画忆母图,以记母恩。

余亦有感焉。图成并题_绝句:原子成龙自古今,此心不独老夫人。世问养育人人有,难得从严母外恩。当年却怪非慈母,今日方知泣忆亲。我亦爷娘千载逝,因君图画更伤心。甲戍冬月十一月二十二日,酒阑容去之醉腕也,时居故都西城之西太平桥外白石山翁齐璜。下印有:木人(朱文),阿芝(朱文),老齐(朱文)。立轴左下角印有:悔乌堂(朱文),风前月下清吟(朱文)。作品长长的题跋,将自然的景观和人的情怀引向画外。齐白石的画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齐白石最好书法。正如沈鹏在谈到齐白石的书法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欣赏白石老人书法,最好还是读他的画。白石老人最好的书法,时常就在画的题跋中体现出来了”。齐白石绘画作品的题跋,基本上是他所擅长的行书和篆书两种笔体。

谈到书法,齐白石在谈到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这样说的:“书法得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和《天发神谶碑》的苍劲”。齐白石的书法来源多是取法了以上极富个性和创造性意识的书法家之书法的。他学习书法和绘画一样在学习和前人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临摹,而是从中汲取各人的长处。在李和何的书体中解决“骨”和“肉”的问题;在金农和《天发神谶碑》的临写中增进古拙和苍劲的笔力,形成特定的书风。作品《忆母图》中的用印也是十分讲究的。此立轴一共有五方印:木人(朱文),阿芝(朱文),老齐(朱文),悔乌堂(朱文),风前月下清吟(朱文)。其中悔乌堂另有深意。年齐白石在一年之内痛失父母双亲,因道路阻绝未能返乡一见。

多年后,齐白石携家小回家乡湖南湘潭老家省亲,祭扫先人墓,有感于乌鸟私情,未供一饱,哀哀父母,欲养不存。白刻印“悔乌堂”,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歉疚之情。此幅作品左下角所钤印“悔乌堂”,表达了齐白石后悔自己不能像乌鸟一样孝顺侍奉双亲之意。年作《顺风破浪》(图7),立轴。面构图奇特,山峰和房屋都画在立轴的左下角,山峰圆泽,用大笔几笔写成。房舍依稀,有的仅露出黑瓦顶。这样的布局只怕是除了齐白石以外再无他人。画面绝大部分是画的水,极具烟波浩渺之意。这里的水不是留白,而是用颤笔勾出弯曲的波浪线来营造水的意境。

由近到远,用线渐淡,于似有似无的地方泛出水的波光。只见水面上八般帆船扬帆而至。船帆画得极其简单,概括。仔细看来,好像一个墨团托着一张白纸飘起来。再仔细一看,又是那么的生动,可爱。仅画面的几类物象,有点下重上轻的感觉。齐白石妙用题跋和印,使画面均衡。齐白石题跋所书:风流浊世旧巧匠,十日一画万里浪。君欲卧游借顺风,为君挂向高堂上。三白石印富翁齐磺,四百二十甲子时制于旧京。铃印“木居土(白文)”齐白石题跋中所书:“君欲卧游借顺风,为君挂向高堂上”。

这里借用了宗炳“卧以游之”的情怀。齐白石作《顺风破浪》时,己年近花甲,并结束了五出五归的游历定居北京。正处于“衰年变法,,的时期。从画面上看《顺风破浪》与《借山图卷》中的《滕王阁》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齐白石游历时期的山水画面貌。所画也为行程所见山水。行书与诗,篆书与印紧密结合。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四绝,在他的作品中是尽放异彩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