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犹存人世间。
要问余墨哪里赏,上海松江大学城!
几次讲艺术品投资课是从周思聪先生的荷花讲起的,那是因为几年前卖掉的她的一幅《荷花》作品令我很长一段时间耿耿于怀。当然,思聪先生的“荷花”与白石老人的“荷花”风格迥异,关联性并不强,不像李苦禅、王雪涛、唐云等前辈先生们的作品,怎么画都能看到白石老人的影子。虽说是迹有巧拙艺无古今,旧有旧的腔调新有新的曲牌,但是能出新并站稳脚跟者总是艰辛而了不起的,周思聪的“荷花”系列即属于此类。她在一个画了千百年的题材领域中开拓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境地,并深得大众的喜爱,单凭这一点就完全可以认定周思聪的伟大。
齐白石作品《荷花》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当年,白石老人的荷花也是融汇了古今而出新,旦大放异彩的。齐白石画荷不同于一般传统文人画家的观念传达和形式表现,无论是他笔下的晴荷、雨荷、枯荷,还是盛开的红荷都满载着他对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和浓郁的乡思乡愁。这些数量不小的荷花作品也成为了齐白石整个花卉作品中很重要的篇章。
齐白石作品《荷花鸳鸯》
白石老人画荷是从50岁时才开始的。最初,他大量地临摹了李輝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在临摹过程中他有了自己的体会,他在题跋中说:“懊道人(李緙)画荷花,过于草率;八大山人亦画此,过于大真u余能得其中否,自尚未信。世有知者,当不以余言为自夺识者自当窃笑也”他评价八大山人和李蟬画荷或失于“执”,或失于“率”,他想吸收二人所长,仓隨出“得其中”的荷花来。这一阶段,齐白石画荷尚未成熟,他自己也还缺乏自信。
齐白石作品《荷花》
在大量地摹古过程中,齐白石首先掌握了前人画荷的技巧,接着他开始面对荷塘写生。他不仅对照荷花认真揣摩,而且仔细观察不同季节荷花的变化和特征,加以取舍,力求抓住最动人的部分。在写生过程中,白石老人体会到,画荷宜繁不宜简,一定要使画外有画,上下左右都要意趣无尽,才能有荷塘茂盛的感觉。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主讲人:汤发周
辛丑年发布于华东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