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简介 http://m.39.net/pf/a_9192418.html

特邀作者/邓公子授权首发

如果说玛丽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格局,那么周老四和胡咏梅仓促而死之后,剧情则开始急转直下。

起初,以为它会像一只正常的股票跌涨起伏。虽然对编剧已经不信任,仍坚持看完74集,现在我明白了,那是一次不可逆的股灾。后面剧情之尴尬、节奏之混乱、人物形象的垮塌,完全可以用崩坏形容。

之前的叙事有三条线索,杜明礼、沈家、吴家各一条。到了后面,编剧完全忘记了之前的叙事节奏,将一条线集中在周莹身上,男主角沈星移变成一个“偶然”因素,冷不丁闯入周莹的生活。大概为了弥补单线叙事的惨白,编剧开始强行加戏,周莹一会儿胜券在握地快速商战,一会儿又和偶尔冒出来的男主互虐谈情。

编剧觉得不够,就把周莹摇身一变升华到女权主义。周莹在女子学堂讲着当下知乎双高女性的婚恋价值观——有知识有钱,就能决定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嫁什么样的男人。我觉得编剧实在该去写武侠、玄幻题材的感情戏。只有在纯粹虚构的故事里,你们脱离时代的浪漫主义才有用武之地。

这还不够,慈禧太后逃难之吴家,周莹还当面教慈禧太后放权变法。我的娘娘啊,谭嗣同要有你这份运气,就不会把脑袋丢在菜市口了。正当我在想编剧会不会让周莹给慈禧讲民主时,接下来的台词让我仿佛看了遍国家公益广告——

就差让周莹给慈禧讲山歌代表,错了,是八荣八耻社会核心价值观了。

后期剧情的突兀、跳脱,让周莹前期积蓄的人物魅力和悲剧底色逐渐丧失,因而使整个人物失去了统一性。赵白石后期诡异的表现,让我仿佛窥见编剧本本上存在“邪魅”的字眼。他从品行方正的儒家君子到油滑阴险的官场达人,明明是口蜜腹剑的险恶,却偏偏用了一些综艺节目上才会出现的假表演。

赵白石挑拨杜明礼杀死张长清,杜明知赵想借刀杀人,还在杀人时搞得像阶级斗争获得胜利一样。

当杜明礼喊出:张长清,做你的富贵梦去吧。我鸡皮疙瘩都出来了,这特么又不是话剧,这么尬的台词你们不觉得尴尬吗?

沈星移后面的角色转变本在情理之中,但是他飘忽的身份,一会儿突兀地讲革新之学,一会儿当刺客杀慈禧。你是沈星移,又不是辛弃疾,也不是蒋介石,革命跨界这种事是你这种年轻时只会喝花酒追女人的富二代玩的吗?

大概为了给沈星移这个人物有一个最终交代,最后一集的时候,编剧强行让沈星移进入吴家刺杀慈禧。人没杀成,先把心爱的女人捅伤,最后又放弃刺杀行动,让清兵乱刃杀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叫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悔之,是脑子没想清楚。

强行煽情,强行制造合理。看到他死,我只可惜陈晓那么好的演技。

剧本烂尾了,角色也烂尾了。

看着好演员演尬戏,那感觉就像新鲜甜脆的大枣和香蕉混在一起吃,明明枣和香蕉都没有错,可是吃到嘴里的刹那,还是有一种想死的感觉……

《那年花开》的演员绝大部分都是演技实力派,剧集后期的质量崩盘和演员的表演无关。一个烂剧本,即使演员拼命演,也只会显得更加尴尬。可能这里边唯一的原因是编剧后期的确换人了。

《那年花开》的署名编剧是苏晓苑,可能为了赶项目,很多已经策划好剧本框架的作品会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实习编剧来操作,这些编剧价格低、速度快,一晚上能写三集。《那年花开》后期的剧情节奏和叙述线条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是苏晓苑一个人完成了整个剧本的创作,除非前期和后期创作相隔的时间太久,否则,绝对不会出现这样大的品质差异。

我不反对集体创作,但我不能忍受狗尾续貂。一想到40级之前,我还怒荐过片子,扬起脸抽了自己一巴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