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博物馆印章馆品赏印章,看到清代篆刻家黄易所刻的“小松所得金石”印,有所感,这期来说说这位浙派大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小松所得金石”

黄易(-),清代著名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字大易、大业,号小松、秋庵(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莲宗弟子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工诗文、精书画,擅篆刻,嗜金石考据,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金石目》、《好碑图》、《嵩洛访碑日记》、《秋影庵主印谱》等。

黄易是浙派鼻祖丁敬的得意弟子,丁敬见到他少时印作即称:“他日继龙泓而起者,小松也。”后世将两人并称为丁黄,是浙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论印名句“小心落墨,大胆奏刀”留芳青史。

黄易自幼聪颖异于常人,“年十三即篆书云松巢志已上石”,及长成人,精于篆刻,嗜金石碑拓,所到之处,不辞劳苦,辄搜访残碑断碣于荒烟宿莽间,对他们逐一摹拓并收集整理,“尤嗜金石六书之学,残碑断碣游迹所至,蒐访无遗。”俨然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考古学家模样,“凡得前人所未见者不可胜计”。黄易平生搜寻金石碑铭多达多种,并汇考辑成《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此外,还还收藏有历代古印、钱币、刀、鼎、炉等数百种,又常得友人相助提供古碑拓本,并对它们一一作了考释,诚属不易,对我国古文字尤其是汉魏碑碣的考据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缘由

“小松所得金石”一印是黄易在河北元氏县访得著名汉代《祀三公山碑》后,为记录此事而专门刻制的。

该印为白文印,材质为青田石章(封门青),原石尺寸为:2.4*2.4*5.9cm,通过边款文字“乾隆甲午秋,得汉祀三公山碑于元氏县,嘱王明府移置龙化寺,作此印纪之,小松。”可大略知道该印刻制缘由。更详细的考据是,乾隆三十九年(年),黄易时年30岁,在南宫县令郑制锦府上做幕僚的他委托好友杨鹤洲在河北元氏县访得东汉《祀三公山碑》。杨氏将拓本寄与黄易,由其考证内容并作释文。乾隆四十二年(年),王治岐出任元氏县令,黄易又嘱其将碑石移置城内的龙化寺中,与此前已在寺中的《白石神君碑》一起存放。兴奋激动之余,黄易刻此印以示纪念。

该印呈现了黄易的典型印风——篆法以汉印出之,章法上精构思巧,刀法以切刀为主力呈拙朴之貌。

篆法

在篆法处理上,该印结字承袭了典型的汉白文印工稳之风,字法规整,布置妥帖自然。同时字中已呈现出一定的书法意味,比如中间的“所”“得”两字,无论线条的粗细变化还是字形结体都深具篆隶之法,在平正中更增灵动之姿。

在黄易的印作上,可以看到大量巧妙的笔画和线条处理,比如粗细变化、删减挪让、直曲伸缩、方圆处理等。尤其是笔画增减处理方面,往往极具巧思,比如“得”、“金”等字。又如此印中的几乎每个字都方笔和圆笔并存,并且自然而不显突兀——因为这些变化处理,而使其印作工整而不板滞,平正中有奇趣。这些都展现了黄易在印章字法处理的老辣和高明之处,这种能力又和他在书法上精于篆隶有密切关系。

罗榘在《西泠八家印选》序言中言,“黄小松以遒劲胜。小松官于齐、鲁,搜罗金石文字最富,故其刻印也,每以汉、魏、六朝碑额为师,雄深浑朴,时或出龙泓之外。”

章法

此印雄浑拙朴,古意盎然,深得汉印三昧,又有典型的浙派印风痕迹,是黄易的代表作。

从章法谋篇布局上看,是典型的汉印印式(2+2+2),但细察之下,又能发现该印不乏巧思变化,比如各列字的占位并不是完全的均分排列,而是从右到左字从宽到窄变化处理。右上“小”字笔画少,却和“松”字一样占位较大,更增空间上的疏朗(又和印作右下角形成对角的疏密呼应),左上“金”字笔画化繁为简,做减化和窄化处理,同“石”字占据一样的窄位,却又能不嫌其密,并且对“金”字原有的竖画进行横画处理,和其他字形成横竖对比,避免单调,增加了变化,这些同样体现黄易高妙的章法处理水平。

黄易等浙派印人宗法汉印,传汉印遗意,其章法安排总体以平正工稳为主,但又善于在平正工稳基础上通过各种线条处理以破其板滞,增其变化——注重分朱布白,在章法极具巧思妙造,在看似平凡的布局中体现不平凡,是黄易乃至浙派印人(包括后来的新浙派印人)的一大特点,这值得我们品赏其印作时注意——当我们细品之下总能发现作品平淡中寓巧思有诸多值得玩味之处时,往往会产生会心一笑之感。

刀法

该印用刀以浙派特有的切刀之法为之,通过切刀法运刀后所产生线条的自然破碎效果来力求呈现近于秦汉古印的钝拙古朴的风格,但石安观之,黄易用刀实际是切中略有带冲的,这使得其线条巧拙互现,印作中隐隐有雅逸俊秀之姿。

在以切刀体现古雅拙朴的气息方面,黄易是浙派印人当中的佼佼者,并得青蓝之誉——这点应该和他热衷于收集整理古印碑碣及精研著述的经历有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和气质往往和其综合学识修养密切相关。古人又言“工夫在诗外”,该道理用于书画印领域亦然。

黄易在章法上的小心经营和刀法上的纯熟自如,两者的圆融结合正是其“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治印主张的完美体现。

边款

此印边款印文内容:“小松所得金石边款:乾隆甲午秋,得汉祀三公山碑于元氏县,属王明府移置龙化寺,作此印纪之,小松。”

此印边款刻制甚佳。采用的是小楷书体,结体谨严,有魏晋小楷之风,以双刀法刻之,用刀工稳精熟,使刀如笔,刻得精致古雅,笔意尽现,展现了黄易高超精湛的刻制技艺——品赏这样的边款犹如品赏一篇精美雅致的微型碑刻,令人叹为观止。

该印是黄易的得意之作,诸君可在其不少典籍中见到其身影。此印后由华笃安先生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收藏至今。(文/石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