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的文化寓意:
在“葫芦”的民俗文化含义中,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数内涵,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吉祥寓意。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外形呈“S”形,状如八卦图中阴阳之分界线,道教文化认为其可以收尽天地间之邪气。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储籽众多,使人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又与“福禄”谐音。所以民间俗信葫芦能避邪气寓吉祥,故历代画葫芦者也甚多。
齐白石的绘画往往寄寓着朴素的世间情感,他一生以葫芦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曾题葫芦为“好样”。白石认为,葫芦和葫芦藤本身就有个“好样”,所以“万事不如依样好”,创作中不必求奇求怪。这不但是齐白石的艺术心得,更是其独特的人生感悟。
丹青工不在精粗,大涂方知碍画图。
嫩草娇花都卖尽,何人寻我买葫芦。
——齐白石题画葫芦
齐白石艺术元素中葫芦是蔬果题材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齐白石一生创作了数以百计的葫芦题材绘画。晚清民国以后,以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的画家将葫芦题材的绘画发挥到极致。他们不仅将葫芦作为绘画本体来描绘,更赋予葫芦多重文化内涵,这就使得一个极为小众的绘画科目升堂入室,引起美术史学者的垂注。
真正将葫芦作为绘画主体来创作,则是在齐白石“衰年变法”以后(即70岁以后)据不完全统计,现存齐白石葫芦绘画,至少有近百件,就其数量而言,虽然不占主流,但在其花鸟画中,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齐白石《葫芦画》
在与其他画家相比较中,齐白石可谓是葫芦绘画的集大成者。20世纪以来,曾经画过葫芦的画家李苦禅、刘海粟、陈大羽、钱君陶、许麟庐、、黎雄才、谢之光、娄师白、梁崎、方济众、崔子范、冯其庸等。但是,单就葫芦在其画家艺术生涯中的比重及其传世作品的数量而论,则齐白石之外,尚无出其右者。
白石最后一位亲传弟子——齐亮夫
△齐亮夫国家一级美术师荣誉证书
齐亮夫笔下的《葫芦》
齐亮夫所绘的葫芦画,继承了曾祖父齐白石老人的画风,多为大写意。这些绘画,秉承了齐派艺术一贯的绘画作风,即以恣肆淋漓的泼墨法,并以大片的色块来渲染葫芦叶及葫芦,这也是齐亮夫画风的代表。同样也是表达其泼墨大写意的理念,“不求形似求生韵”齐亮夫的《葫芦》与齐白石的“丹青工不在精粗,大涂方知碍画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名称:《招财进宝》
作品尺寸:4平尺
作品规格:97cmX45cm
创作大师:白石嫡孙齐亮夫
在齐亮夫的葫芦画中,为了使各种藤萝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他一般直接用墨分五色相区分,有的则以紫色、赭色或淡绿等交相辉映。他所绘的藤蔓虽有程式化倾向,但由于所搭配之葫芦的经营位置千变万化,并配以不同的题跋文字,故画面仍然不觉相似。
齐亮夫《葫芦》藤蔓局部
齐亮夫《葫芦》工笔草虫(局部)
在藤蔓之外,齐亮夫往往在葫芦画中缀以螳螂、蚂蚱、天牛、蝗虫、蜻蜓、蜜蜂、蝴蝶等齐派特有的工笔草虫或小雀,且多为精致工细之笔,使得葫芦画工写结合,既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感,又使葫芦回归到“天工”的原生态环境中,给人以鲜活灵动之感。
作品名称:《福禄寿》
作品尺寸:4平尺
作品规格:cmX34cm
创作大师:白石嫡孙齐亮夫
齐亮夫的花卉蔬果受白石老人的影响较大,当代好多艺术家葫芦画大多构图繁密,且葫芦多交织在藤蔓和绿叶中,且垂藤多用赭色,葫芦叶则多用墨骨,再以浅色花青晕染,这样一来画面显得繁复,这与齐亮夫大师葫芦画的简洁明快形成对比,可谓逊色几分。
齐亮夫《葫芦》局部
齐亮夫大师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形象不是简单的写生和记录,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是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作品名称:《福禄兴旺》
作品尺寸:3平尺
作品规格:34cmXcm
创作大师:白石嫡孙齐亮夫
作品名称:《怡然自得》
作品尺寸:4平尺
作品规格:97cmX45cm
创作大师:白石嫡孙齐亮夫
一幅葫芦画挂在家里寓意美好~正所谓:福禄寿喜,合家幸福!
齐白石
《葫芦》
拍卖纪录——万RMB
齐白石作品
98岁绝笔作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格:人民币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