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个突然闯入你生命的女孩,会给一个懵懂勇敢的男孩什么样的改变?小说《细米》就是如此取材的故事,有关眷恋、守护和关怀,诸多细节皆含蓄委婉地从很多细节里透露出来。从布景到写人,曹文轩仿佛一个魔术师,将读者置于一个逼真的空间里,进行一趟乡野的走访,亲自经历发生的许许多多。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细米》

教授级文学手法,教科书般的写作方式

① 乡野气息的意象,唯美稀有的景致

“在我的全部作品中,写乡村生活的占绝大部分。即使那些非乡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后也总有一股无形的乡村之气在飘动游荡。”

曹文轩的以上自述,可谓是精准地总结了他一系列作品的核心特色。令人或笑或哭的故事,无一例外充满着乡野气息,是不被腐蚀的纯净。取景自乡村的《细米》,有趣地呈现了生气盎然又宁静自然的景致。

小说所使用的意象不可谓不多:简简单单的瓦房、大片大片的麦田构建了颇具生活气息的人类场地,开阔敞亮的大河、活活泼泼的格子构成了别样迷人的自然风光。景物描写是最能考验作家文笔的部分,即便是同样的景物,不一样的作家也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认真的读者可以轻松地发现这些细微又明显的差别。

在作品里写栀子花的作家不少,大名鼎鼎的汪曾祺就说,栀子花那掸不开的浓烈香气,是开得痛快。曹文轩眼中的栀子花,是一只只小蜡烛,神奇地点缀在树叶之间。嗅觉和视觉是不一样的感知点,汪曾祺是为栀子花之文雅正名,曹文轩是为了表现栀子花之皎白无暇。

男主角细米

曹文轩的作品被誉为是对“美”的颂扬,他展现的乡村景致是唯美的,寄托在景色之上的人情也是纯美的。执意要带梅纹去看私藏美景的细米,就是执意要给她一场美的馈赠。人与景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割裂的,景物常常是人类感情的载体或背景,所以写得一手好景色,往往也可以渲染一手好情调。好的作家都深谙这一点。

② 手艺与物件,构筑浓厚的艺术气息

小说中提及的物件绝对是作家们亮出写作家底的重要焦点,也是构成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可不能当成作品的一般部分被忽略过去,这恰恰是锦上添花的“花”,花里胡哨,让你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汪曾祺的《子孙万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葡萄海马镜、“长乐未央”瓦当、藕粉鸡血石章、“都陵坑”田黄和赵子玉的蛐蛐罐,无一不彰显了作者的文化素养,没有小家子气的遮遮掩掩,反而大大方方地显山露水。这样一来,作家的名气有了,作品的趣味也有了。而曹文轩在《细米》里的艺术气息是依靠什么维系的呢?答案是手艺和物件,手艺是木雕,物件是口琴。

《细米》

从事木雕艺术的是女主角的父亲,懂得怎样运刀,怎样捕捉形象。而吹口琴的青年有一个别致的名字——一个别致的名字,他的口琴声,能让听到的人都陷入音乐传达的情绪里。孩子听不懂他的音乐,但是学校的老师却可以,他们说这是俄罗斯民歌,还能一一说上曲目。高雅的艺术带来的共鸣,是不被俗人理解的。在书写这些的过程中,提升了文学格调。有深度的文化层次内涵能够创造一类精致的美感,就好像白先勇的文风,区别于粗犷放浪的文学风格,构成精神层面的享受。

③ 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鲜明的人物特征

《细米》虽然写了一个绝美的故事,却绝对没有将全部注意力留在景物描写之上,使得整个故事趋于无趣,让景物剥夺了人物应有的风采。恰与之相反,曹文轩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且表现了人物区分度较大的特点。

人物初次出场的方式若是足够惊艳,那么可以收获极佳的效果。曹文轩明显懂得这一道理,所以在女主角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用了长长的笔墨,不仅正面描写了女主角的装饰,而且侧面描写了人们看见她的反应。

曹文轩经典作品《细米》

“不知为什么,人们都看着她,忘了上去帮她拿过皮箱再将她搀上岸来。仿佛倒希望她永远就这副模样站在船头上,让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

她的矜持、傲气和好看就这样体现了出来,跟其他所有的女孩儿都不同,她是目光的焦点。这第一印象足以在观众心中刻画一个魅力十足的女孩,再加以其他情节细细描摹,整个人的形象就会更加具体。

体察深刻的洞见,超越偏见的格调

① 你雕刻木头,我雕刻你

倘若千里马没有伯乐,纵使马力再强劲,也只能在脏乱的马厩里卑微地食草。一个性格淘气调皮的男孩,谁会注意到他四处刻画的各类形象里藏着艺术的萌芽呢?不拘于俗套的知青梅纹可以,她执意要培养细米学习雕塑,即使表面上的细米只不过是个顽劣的孩子。

周围那些叹息你是“朽木不可雕”,完全没有亮眼才能的人,也许是因为没有一颗能够识别的内心。如果就这样陷入自我否定和堕落,那很多人的梦想都不会实现。而偶遇到能够欣赏到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梅纹能够看透细米,然后教他将不学无术的爱好变成真正的才华。能够有心性说出他们都不懂艺术的梅纹,是真的怜爱细米到了深处。细米雕刻的对象是木头,而她雕刻的对象是细米。

希望捕鱼给梅纹吃的细米

拥有钻石般纯净的质地,才会不甘心看到出众的才华被埋没。肤浅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你侬我侬,优秀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互相成就。一个人如果只是希望陪伴你一起苍老,那只是平常的玩伴;一个人如果能够发自心底地认可你,希望激励你一起成长,这才是值得的感情。

② 纯净的情感,不冲破世俗的合理

有没有一段感情,没有人捅破,大家却心知肚明。一种异性之间的情愫,如果说有,就显得唐突了两位;如果说没有,分明字里行间又洋溢着暧昧的意思。微妙的关系,但却十分纯净,似乎任何不合理的形容都是对这种感情的玷污和冒犯。

小说里男女主人公虽然有较大的年龄差距,但相处时的温馨和愉悦却仿佛逾越了一切。他们互相关爱,默默付出,恪守着自己的品质。一个恰到好处的尺度,没有荒唐到让世人咋舌,即使他们如果真的这样去做,还是能够让了解的人们表示理解。一个没有超越世俗成见的程度,却仍然含情脉脉,像一颗柠檬糖,甜蜜中带着酸涩。

能够写出这样的情感的作家,内心一定无比澄澈、浪漫。既像一面明镜,能够体察世故;又像一位恋爱大师,巧妙地维系着转瞬即逝的心动。读者尽可以代入其中,去体会故事的曲折和摩擦,去体会人物们的喜怒悲欢。

带梅纹看风景的细米

③ 成长是一场加冕礼

年少时经历的种种,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的,所有的教训、失败或者成绩,都会让你形成一个更完善的人格,成为加冕礼的一部分。《细米》是以男主角的名字命名的小说,他身上的品质很纯粹,但在一开始只不过是一块通透的璞玉,直到被女主角雕刻之后,才渐渐散发出成熟的光芒。他闯过的祸和帮过的忙都数不胜数,自己也从原来的自由自在的孩子,变成了有担当的少年。从无忧无虑到坚毅不拔,这个转折是因为遇到了想要守护的对象。

可见遇见一个人的邂逅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当时初见的彼此绝对不会想象到之后会发生那么多活生生的故事,经历那么多人事景物上的变换。虽然最后结局里两人分离了,但是读者绝不会就如此认为过程就从此无意义,因为我们都见证了这个名为“细米”的男孩,怎样一步步走出幼稚,逐渐长大成人。这部小说是一场加冕礼,疼痛和折磨都是冠冕上熠熠闪光的装点。

上海文艺出版社《细米》

流年匆匆就逝去了,最终沉淀下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留恋的,那么一定要借鉴《细米》这个故事的答案——细致雕刻的心灵,温柔而纯洁的洗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