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在北京西北地区聚首,造就了北京地区和京西河北地区众多的世界级地质奇观和人类文化奇迹。
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太行山脉太行山地区经历了复杂和频繁的海陆变迁,经过漫长和强烈的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形成了38亿年以来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岩性地层的“堆叠”。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从侏罗纪(约2亿年前)时期开始,经过白垩纪、第三纪直到第四纪(距今万年)经过反复间歇性的构造运动,造就了隆起的太行山脉和陷落的华北平原。
使得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前缘。
新生代(距今万年)的喜马拉雅运动,太行山持续强烈提升,与华北平原的落差达数千米,河流强烈侵蚀。
形成了系列诸如太行山大峡谷(河南安阳)、云台山(河南焦作)、通天峡(山西长治)、邢台大峡谷(河北邢台)、野三坡百里峡(河北涞水)等数量众多的峡谷及伴生的瀑、泉、洞等地质奇观。
太行山脉从南到北纵跨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四个省市,绵延余公里。总体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
太行山北段从河北易县、涞水延伸至北京西山地区,与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不期而遇”。
太行山脉总体北高南低,高峰集中于北段。
位于河北蔚县和涿鹿县交界的小五台,海拔米,东距北京西山30公里。是河北最高峰。
东灵山位于北京西山地区与河北交界处,海拔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号称“北京屋脊”。
燕山山脉
燕山山脉呈东西向分布,横跨于河北和北京北部。西自山海关,经过河北平原和北京以北,延伸至北京西北的白河谷地。
燕山地区18亿年前是汪洋大海,与太行山北部地区连成一片。燕山山脉18亿年-8亿年沉积了最厚达米的海相沉积岩。后又经历了海陆变迁和火山活动。
中生代侏罗纪(2亿年-1.45亿年前)至白垩纪(1.45亿年-万年前),燕山地区发生强烈褶皱隆起的造山运动,燕山山脉基本形成。
因为燕山的造山运动是这一时期地质运动的典型,因此地学界将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
后经喜马拉雅运动不断抬升到今天高度,形成西段以中低山为主东段为低山丘陵的地貌格局。
燕山山脉构成华北平原的北部界限。
燕山山脉的最高峰次高峰分布于西段,即与太行山的最高峰在相邻区域。
位于北京北部的河北丰宁东猴顶,海拔.6米,是燕山山脉的最高峰。
燕山山脉第二高峰海坨山,位于北京西北延庆与河北赤城的交界,海拔米,也是北京的第二高峰。
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高差达-米,水力侵蚀强烈,形成众多山岭逶迤、层峦叠嶂、险峻秀美的山地型风景区。
两大山脉交汇碰撞
两大走向近于垂直的山脉,同时经历了燕山运动,在北京西北地区相遇碰撞。
经过地质作用的叠加,两大山脉的主峰和次主峰等较高山峰集聚与此。
造就了特殊的地质构造架构和地理生态景观格局。
基于地貌格局的优良生态环境,吸引了原始人类栖居。
形胜的山水格局,造就了古都文化集聚。
北京湾
太行山脉北段与燕山山脉西段在北京西北奇妙相遇,直角交汇,状如臂弯,彼此互为“提携带动”,造就了高山峻岭,北京与河北的最高峰次高峰在此集聚。
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不断使二者同步提升,二者围合的山前盆地持续凹陷,形成“北京湾”。
交汇的山地区域发育有拒马河、永定河、潮白河(上游为白河和潮河)、温榆河等多条河流,均为北京地区的母亲河。
河流侵蚀山体,将碎屑物搬运至“北京湾”,形成冲积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至此,北京地区(包括相邻河北地区)地理地貌格局已然形成。
古人类之源
第四纪以来,这一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水草丰美,生态环境极佳。
不同时期栖居着大量喜冷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及热带亚热带热带动植物,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
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吸引聪明的古人类来此“定居”。
目前已知的首批“居民”便是“北京猿人”,他们选择北京西部周口店某处山洞作为天然居所,至少在这里连续生活了70万年。
这就是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地区“人类之源”。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古都之源
北京小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处,距离周口店仅十几公里的房山琉璃河,多年前,周王赐召公子封地于此,建立都城,是为燕都。成就了北京古都之源”。
后来,唐幽州城,辽陪都南京城选址于北京小平原的中心位置,距离燕都遗址约40余公里处,即现在的北京城区。
之后的金中都、元大都、明清都城先后选址于北京小平原的中心地带,今天的北京城区。
历代都城选址于北京,与太行和燕山碰撞交汇形成的山水格局密切相关。
太行山北段(西山)和燕山西段围合成三面环山的天然屏障,护佑着北京湾,北京湾又面向宽阔的渤海湾,这一形胜的自然地理格局,也契合中华传统的风水文化。
换言之,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相交碰撞,造就了山川形胜的北京湾,再注入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衍生了千年古都北京。
三个文化带
北京有三条文化带,均与太行山和燕山密切关联,成为支撑文化体系的物质载体。
长城文化带位于北京北部燕山山脉,西延伸至太行山北段。
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古北口长城、金山岭长城(河北)、司马台长城等均建于燕山山脉的丛山峻岭之上。与燕山山脉融为一体,护卫着古都北京。
万里长城早已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处于太行山北段北京西山地区。
西山集聚了“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云居寺、卧佛寺、八大处、妙峰山、灵山以及燕都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等,名胜古迹众多。太行山自然山水与古都文化相互交融。
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本身分布于平原区,但大运河的水源来自西山诸泉和几条河流。西山诸泉和几条“大河”从西北山前流向城区再汇聚于东南,于是成就了大运河(北京段)。
北京西北昌平白浮泉遗址,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遗产点,为大运河(北京段)的水源原点。
白浮泉即大运河文化带的端点恰好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太行山北段北京部分)和长城文化带(燕山西段)交汇于此。
北京唯一的三个文化带交汇处。
真的太奇妙了。
两个世界地质公园
两条山脉的碰撞,造就了众多地质奇观,两处世界地质公园便是集中、集聚和集萃。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两山脉交接处北部的燕山山脉西段。
集合了具有世界价值的构造、沉积、古生物、岩浆活动及北方岩溶地貌等典型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也包含文化遗产。
分为“一园四区”,分别为龙庆峡园区、古崖居园区、千家店园区和八达岭园区。
北京地区最棒的风景名胜集聚于此。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地跨北京房山、北省涞水、涞源。
分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花洞溶洞群、十渡岩溶峡谷、上方山—云居寺圣莲山、百花山—白草畔、野三坡、白石山8大园区。
集合了具有世界价值的灰岩峡谷、花岗岩峡谷、各类构造地貌、多层岩溶洞穴、古人类化石、多处瀑布群、高山草甸等典型而奇特的地质遗迹或生态景观。、
已然成为京西-河北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太行山与燕山碰撞造就及衍生的自然奇观和文化奇迹,奇妙地集聚于此区域!
来吧,北京地区和京西河北旅游精粹,大部分都在这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