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合理用药代言#
一年前就看过这条朋友圈
当时就一笑了之
可现在这条信息
出现的机率越来越多
给家长推荐雾化治疗时
家长说雾化就是滥用抗生素
比输液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真是这样岂不是坑了娃
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雾化可怕还是雾化的成分可怕?
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就是一种给药方式,是指用专用雾化装置将吸人药物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粒即气溶胶形式,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吸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道及肺内。
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且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患者刻意配合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这种方式可怕吗?
当您的孩子气喘发作时
不愿吃药和打针
有这么一种快速起效的治疗方法
与口服用药及输液相比
雾化更加安全
副作用小且疗效更显著
您会拒绝吗?
如果这种治疗方式您能接受
那么就是药物的问题了
我们就来看看上面说的几种药物吧
1.支气管扩张剂
呼吸科最为常用的药物,常用来雾化吸入的包括沙丁胺醇(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特布他林(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这些雾化吸入平喘药的起效快,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
茶碱类药物虽然也有平喘作用,但其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给药。
2.糖皮质激素
首都医科医院申昆玲教授用了四个“最”字凸显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位,即“最有效、最直接、作用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式”。
专家这么说,您相信吗?
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和操作简易。
3.黏液融解剂
目前只有N-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剂可用于雾化,可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排出。
氨溴索,国内尚无雾化剂型。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4.抗生素
由于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不推荐以静脉抗菌药物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
所以说吸入抗生素是错误的
5.联合用药
目前只有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可以联合用药。
再看看吸入的其他药物对不对?
传统的雾化吸入疗法(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
①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该药进入体内后,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也较差。故不适合雾化。
②庆大霉素: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
③α-糜蛋白酶: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中成药
无雾化剂型,无证据,无配伍相关数据,不推荐雾化使用。
静脉制剂可以替代雾化制剂使用吗?
不行。
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不推荐雾化使用。
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包治百病吗?
不是的。
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儿科疾病主要有
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
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百日咳/类百日咳样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气管插管术及支气管镜前后。
雾化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任何药物或者治疗方法
都有善用和滥用的区别
正确认识雾化
合理用药
宝宝少受罪
父母少担心!
参考文献
1.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年修订版).临床儿科杂志.,36(2):95-.
2.中国物联网辅助雾化吸入治疗专家组.物联网辅助雾化吸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37(1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6(34):-.DOI:10./cma.j.issn.-..34.
4.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急诊专业联合体.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急救医学,,38(7):-.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鱼跃(YUWELL)雾化器雾化机儿童家用医用压缩雾化器M空气压缩式雾化仪面罩京东月销量1万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旗舰店¥购买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