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历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
摄/郑洪根
作为千里钱塘江源头重要节点
百里常山江在常山建县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
也极具深厚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罗文富/摄
在普遍流行“宋词”的宋代
和以“唐诗之路”著称的千里钱塘江上
百里常山江却偏偏以“宋诗”闻名
堪称是一条文化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
烟波浩淼百里波光的历史长河
淘洗着千年的绚烂诗歌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让我们和着歌声
徜徉其中
三衢石林
唐《元和郡志》记载:“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三衢石林位于常山县城以北13公里处,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
三衢山摄/杨靖
摄/肖斌
园区以喀斯特灰岩岩溶地貌景观为主要特征,融石林奇观、峡谷险胜、山林野趣于一体,属石灰岩地貌石芽石林景观,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区。
三衢石林双乳峰摄/罗文富
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孕育出了千姿百态、亦真亦幻、韵味别致的石林迷宫奇观,掩映在绿色藤蔓中的溶沟石芽美仑美奂,在地质演变的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石林、天井石林(天坑)、小古山岩溶凹地、紫藤峡谷、仙人洞等典型的地貌景观,被国内外地质学家称为“世界上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
特有的地质环境孕育了许多藤木植物,以四季碧绿的紫藤为多,或缠绕奇岩怪石,或自成绿色屏障,叶片紧密相间,藤茎盘根错节,颇有古韵。
宋代诗人曾几就曾来到这里,留下了广为人知《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将三衢道中梅黄杏肥、花香鸟语的场景描绘得跃然纸上。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
招贤古渡
招贤古渡历史悠久,曾是衢州至江西、徽州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有浙西名渡之美誉。
驻足招贤古渡,在百年古樟和黄连老树的守护下,一段斑驳的石阶通向泊船码头。极目远望,一叶轻舟划过千年烟雨,正缓缓驶来。
招贤渡宋诗长廊
一路走到老街的东头,迎面一块大石头,上刻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一首《招贤渡》:
老马骨巉然,虺聩不受鞭。
行人争晚渡,归鸟破苍烟。
湖海凄凉地,风霜摇落天。
吾生半行路,搔首送流年。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一生多次途经常山,留下了许多写常山的诗文,其中以写招贤渡的诗最多。
归船旧掠招贤渡,恶摊横将船阁住。
风吹日炙衣满沙,妪牵儿啼投店家。
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
柳曾为我碍归舟,酒曾为我消诗愁。
——《过招贤渡》宋·杨万里
黄岗山
北宋灭亡后,大批名士随驾南渡,丞相赵鼎迁居至何家乡的黄冈。迁徙黄冈前,赵鼎居住附近“水浅易涸、无木可采”,常有薪水之忧。到了黄冈,水甘柴足,再也无此烦忧,遂作《经年薪水困行朝》一诗,以赞誉此地山清水秀,实乃宜居宜业也:
经年薪水困行朝,一日归来百念消。
决决溪流鸣枕下,丁丁谷响应山椒。
小安课伐犹多事,无复移居莫见招。
老矣羞为吴市隐,买田从此混渔樵。
黄冈山,被称作“三清山的母亲山”,是一处远近闻名的、集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于一身的、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地。
拾级而上,可以顺利到达黄冈山万寿寺。途中有棵千年古树,树围10来米,高近50米,虽然历经了千年风雨,但依然苍翠挺拔。古树后有座“万寿塔”是衢州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和尚塔”。
摄/李志强
据《常山县志》记载:“永年寺,在县北三十里,唐大中十年间建,宣宗赐额,曰容车,宋雍熙改元更万寿罗汉寺,祥符六年改赐今额,赵鼎、魏矼、范沖避地南来尝寓此寺。”名相赵鼎就曾寓居于此。
草坪驿站
白石镇草坪村位于连接浙江、江西两省的常玉古道,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独特的区位优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期,被《宋史》誉之为“中兴贤相之首”的赵鼎在此曾赋诗一首:
才过常山到草萍,驿亭偏喜雨初晴。
麦畦水涨黄云重,柳絮风吹白雪轻。
身世自今忘俗虑,宦途从此快吟情。
魏公已辍江西镇,犹有甘棠颂政声。
——《题草萍驿》宋·赵鼎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古驿站和古军营,体验军旅文化,感受江南乡村的静谧,回味“万里秋风嘶战马,千山斜日度征旗”的金鼓连天。
金源古村
北宋时期,一溪芙蓉水,滋润出博学多才“善歌词”的王介。王介与王安石是同窗好友,也曾与苏轼、苏辙二人同登制科(贤良方正科),算得上同学一场。苏轼赞其“如君才业真堪用,顾我衰迟不足论”,苏辙在《过王介同年墓》诗中称其:
平生使气坐生风,徐叩方知学有功。
应奉读书无复忘,虞翻忤物自甘穷。
芙蓉章舍,王介故里。金源古村正是王氏家族“一门九进士”之一王介的故里。
踏进金源古村,恍惚间就步入了旧时光里。渠清澈、绿环绕、路整洁、民风纯……古村新貌,如诗如画。古街中心黛瓦青砖、雕梁画栋的老宅,正等待着有缘人来重现生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一条“宋诗之河”,遇见文化常山,秀美江南!》。编辑赵璐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