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代表了二十世纪近现代文人绘画的艺术高峰,他笔下之作寓情于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将纯朴的乡土气息艺术与传统文人艺术诗意般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齐氏的大写意风格,强化了他独特的艺术生命。本次嘉德香港年秋季拍卖《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中,得缘汇聚数件齐白石水墨精品,皆以自然为师,其笔下水族、禽鸟、草虫等平淡天真,趣中见妙;另有其所作“苦手”朱文小印,两字行刀肆意灵巧,随意生发的美感,识者鉴之。
Lot
齐白石-水墨四帧
来源:北美私人珍藏。
29.5×40.5cm(每幅)
估价ESTIMATE:HKD1,,-2,,(4)
此四帧原为北美私人珍藏。集齐虾、蟹、蛙等经典水族,又有雏鸡竞逐,妙趣横生,意趣盎然。齐老早年生活贫寒,尝尽种种苦楚与窘迫,于晚年回忆过往日子,童年时水塘里捞虾捉蟹,看雏鸡争食的日子尤为珍贵无忧。正是这些美好回忆,让齐老先生晚年对于虫鱼的绘画由衷热爱,并凭借对生活细腻观察,将花鸟虫鱼描绘得惟妙惟肖,笔笔传神。虽齐老画作兴于日本,在抗战年代中杜绝与日本国往来,更以画明志,以螃蟹作画赠之,意为称其横行无忌的侵略者。
此画以无肠公子之螃蟹为题,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以笔为刃,为爱国不断抗争。尽管后来齐白石迁居北方,但在中晚年期作品中对于水族的表现尤为情有独钟,时刻回望自己的艺术故里。吸收湖湘地区民间文化之桀骜不驯,齐老作品中青蛙形象独特体现乡间青蛙之强壮、野性。此幅中所写青蛙神态动作各异,笔墨浓淡相宜,宛如不舍水中蝌蚪远去,实属意趣盎然。
齐白石的虾源于生活,超于生活,以通透笔墨、连贯笔法、节断顿挫,刚柔共济,将虾之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绘成一幅幅灵动活现的群虾图。画中群虾直中有曲,疏密有序,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似动非动,童趣万分。晚年齐老笔下的虾如画中所示,虾后腿由十只减至八只,正如郑板桥所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道明中国“简化艺术”的真谛。
白石老人以一贯平民化语言,注重真实而客观的临摹再现自然。以画鸡为例,他曾题曰:“余六十岁以后画鸡雏,能不似笔作成,年将七十始能水墨浓淡自然,笔尖生花亦偶然为之也。”“余画小鸡廿年,十年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于同一题材中“形似”与“神似”关系之间循循探索,改变以往画论中过于哲学化的表达。此画中因虫儿的诱惑,争先前来捕食,惟猎物不慌不忙悠游挪动,遂随其后缓缓前行,唯恐惊动。动静之间,生命之张力跃然纸上。
Lot
齐白石-灯鼠图
×33.5cm
估价ESTIMATE:HKD2,,-3,,
光绪二十八年()冬,湘潭人齐白石接到西安友人夏午诒信函,请他出游陕西。四十年从未出过远门的齐白石正在犹豫之时,又接到郭葆生的长信,信中尽述关中山川雄奇,力邀齐白石做西安远游,以提高绘画水平。在夏、郭两友的盛情邀请下,齐白石西安之行遂成,此行亦成为了其“五出五归”的始点。
白石至西安已届年底,居于夏午诒家中。期间,经夏午诒介绍,齐白石结识了 诗人樊增祥。樊氏字嘉父,别字樊山,性聪颖,庶吉士出身,强臣张之洞是其师友,为官曾至总督。又好藏书,工文章,诗颇丰,以艶美称,是晚唐诗派的重要诗人。白石身在西安时,樊氏官陕西臬司,见白石画欣喜异常,赞誉颇丰,遂作《齐山人笔单》以定其润格。
齐、樊二人西安订交后,相交近三十载,时有诗文书画唱和,白石画幅之上常有樊樊山诗词的影子。如本幅《灯鼠图》,白石以樊樊山“寒门灯打一钱油”为引,以其旧作“寒门能有几钱油,哪里供得鼠子偷”补空,诗画唱和,情趣盎然。齐白石笔下的老鼠隽雅鲜活,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给大众无比的亲和力。
本幅《灯鼠图》作于白石八十六岁,一只老鼠、一盏油灯、一段长题构成了充盈而不失章法的画面,几个元素的呼应十分精彩。油灯下,是一只长尾翘首的鼠儿,鼠儿后肢微蹲,前爪轻台,似准备立起偷油,颇有动感。整幅作品展现出一种生动之感,饱含着生机与活力。用利落的笔墨表现画面的动感,寥寥数笔概括出的烛台更是体现了画家主观的艺术创造,这也正是齐白石的艺术追求纯真境界的体现。
Lot
齐白石刻- 寿山龙钮章
印章寿山石
印文:苦手
边款:白石山翁。
出版:《中国近代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第页,广西美术出版社,6年6月版。
来源:中国嘉德年春季拍卖会第号拍品。
5.3×2.4×2.4cm
Lot
齐白石-葫芦
甲子(年)作
33×36cm
Lot
齐白石-芦鸭图
镜心水墨纸本
22×32c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