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全球科学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的(WilliamKaelin)教授、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临床医生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Ratcliffe)教授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雷格·塞门扎(GreggSemenza)教授分享这一诺贝尔奖项,表彰他们革命性的发现让人们理解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他们将获得金额超过90万美元的奖励。其中的两位得主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G.Kaelin,Jr.)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L.Semenza)将应邀参加本月底在上海滴水湖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他们同时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会员。三名科学家获奖可谓是实至名归。早在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就已经颁给了WilliamKaelin、PeterRatcliffe和GreggSemenza三位教授,以奖励他们在发现动物细胞感受和适应氧气水平改变的分子机制,氧气感受信号系统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能量代谢的关键,是人体4万亿细胞维持功能和生存的基础。细胞产生ATP有两个基本方式:需要氧气的氧化磷酸化和不需氧气的糖酵解。但是不需氧气的糖酵解产生ATP的效率非常低下,无法长时间维持,因此需要氧气的氧化磷酸化称为细胞最基本的能量代谢模式。细胞一般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代谢的原料,也能利用脂肪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复杂的神经系统和肌肉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细胞产生ATP(三磷酸腺苷)才能保证器官顺利实现正常功能。在有氧的情况下,ATP才能高效地产生,因此多细胞动物生命必然具有满足能量代谢需要的高效率利用氧气的能力。这也是研究细胞营养物质氧化产生ATP的过程能多次获得大奖的原因。长期以来,关于氧气运输蛋白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发现和特征的研究就一直是获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