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公司时前辈跟我说,小林不是善茬,让我远离。但是细节不会说谎,一段时间相处下来,我对小林印象大为改观。
01
刚入职的时候,领导给我指派了一位师傅,三十出头,利落短发,声音爽朗,我叫她方姐。
方姐特别活络,很会聊天,她热情地跟我介绍公司里的点滴细节。我们科室除了领导间,还有两间办公室,方姐带我去另一间打招呼后,出门悄声地跟我说:“看到那个戴眼镜的小林了吗?看着特别文静,不过你可要离她远点,她可不是什么善茬,我们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觉得纳闷,小林看上去文文弱弱的,穿着也很得体,不知道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方姐有如此成见。
02
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小林这人确实有点奇怪。
她过来找我对接业务,会止步于我的电脑桌前,隔着大概一米远。如果有需要查看文件的,她会等我打开文档,示意她一起看的时候才向前。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自己身上没有什么狐臭呀,衣服也是每天换洗,她为什么不愿意靠近我,是不是对我有什么偏见?
直到有一天,方姐来找我,我才知道个中差异是什么。
那天处长交办我做接待方案,口头定下了几个考察地点,并再三交代,对方是大领导,考察行程是秘密,不要宣扬。
我正埋头写方案,方姐大大咧咧地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帮我查下这几个数据吧。你刚做的报表里有的。”
我回复她手头有点事,请她稍等。方姐瞥了一眼我的电脑,说:“哦哦,明白了,你在写接待方案啊。”她边说着边俯身凑近我的屏幕:“这次来的人可是部局大领导,他们要去哪里考察呀?”
我有点尴尬,不知道该继续写下去还是关闭文档。关的话显得跟同事之间有隔阂,搞了自己的秘密。不关的话又违背了领导的交代。我只好说:“这几个都是我瞎写的,具体还没定呢,得看领导的意思。”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小林为什么离我那么远。原来人家是注重隐私,不想让我觉得为难。虽说我并不是什么任务都属于机密,但小林这种尊重他人、不随便窥视他人电脑的细节行为,让我对她加分不少。
0
小林看着安静,但也有主动搭话的时候。
公司有自己的食堂,用餐是以围桌的形式。我们公司有上百号人,食堂布置了十来桌吧。
这种形式有利有弊。好处是,如果一桌人彼此熟悉的话,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烈,有利于增进感情。坏处是,如果不熟悉,那就只能埋头干饭,显得格格不入。
我头一天到单位,方姐带着我打完饭菜,便坐到了她熟悉的位置上。很快这一桌便陆续落座了几个她熟悉的同事。成家的妇女,话题大多是围绕着孩子教育和婆媳关系,我当时还未婚,这种话题完全插不上嘴,只能默默在一旁,一声不吭。
小林及时察觉了我的尴尬,主动挑开话题。她问我是哪里人,现在住在哪里,有男朋友了吗。方姐这才想起我似地跟其他科室同事介绍:“这是我们处新来的小苏,研究生呢,请大家以后多多关照啊。”
其他人才开始打量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这问那,说欢迎我加入这个新家庭。
虽然说我不是一个爱刷存在感的人,但在被视为空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因此我很感激小林能主动地关心我,为我进行关系破冰。
04
方姐曾说,小林平常话很少,都不怎么跟大家谈心的,但是对于领导都是有问必答,无比狗腿。我观察了一阵,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处长在工作群里给大家发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活动是周末开展。大家都默不作声。我想,领导发言,大家都没有响应,真是太尴尬了。正犹豫着要不要回复个“收到”,只见小林的头像跳出来,说:“好的,已报名参加周末社区活动。”
坐在前面的方姐哼了一句:“狗腿,就她响应,我周末可不想浪费时间参加什么志愿活动。”
原来这就是让方姐对小林有偏见的地方。可问题是,小林不是只响应处长的要求,对于其他同事的发言,她也予以回应啊。
有位老同事要退休,办公室特意为她筹划了一场告别会。公司本是没有经费的,是办公室一位叫婷婷的妹子自掏腰包买了鲜花和蛋糕请大家,花费也不多,大概00块。
退休老同事在退群前最后在群里发言,表达了对公司、对同事的感激之情。一众人回复:“祝退休快乐,身体健康,常回家看看。”小林也跟着祝福了老同事,但她同时还发了一句:“感谢婷婷,感谢办公室辛苦组织,仪式感满分~”
尊重他人在看不见地方的付出,这能叫狗腿吗?恐怕不是吧。
05
在公司呆久了,我渐渐知道,小林是个跟大家不疏不近的人,但也是个口碑极好的人。而方姐虽然容易跟人自来熟,但多数人对她还是会保留三分,重要的任务和项目是绝对不会交代给她的。
有人曾说,人是多面的,不要因为一个细节而被轻易打动。沉迷细节容易让我们一叶障目,戴上有色眼镜,对他人其他方面的瑕疵视而不见。
但是我觉得,小林不窥视他人隐私、不忽视他人感受、不省略他人默默付出,每一个细节单拿出来都令人佩服。而她更难得的是能注意到这么多细节,并且一如既往注意下去。背后反映的是她良好的教养和过硬的人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始于细节,终于坚持。吾以勉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