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http://www.xxzywj.com/
#优质作者榜#

齐白石新发现印章散论

文/刘少白年4月18日,报纸上出现了一条新闻:杨大钧教授拜师齐白石。那时的齐老早已是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师,报纸上常有他的艺术和生活的报导。这一条消息却有一点不同。因为此时的白石老人已经八十七岁了,收徒之门早已掩闭,那为何这次会再开山门?再看所收徒弟来头也不小,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杨大钧先生。年4月18日报纸记载杨大钧拜师齐白石

杨大钧在徐悲鸿引荐下拜师齐白石时留影

报纸上写明了,杨大钧先生是经过徐悲鸿校长的介绍拜的师。而徐悲鸿先生之所以介绍,又因杨“除专攻国乐外,对于国画亦素有研究,并对国术各方面之修养颇深”。这个拜师典礼,除了在北平的名画家王青芳、李苦禅、叶浅予、李可染、吴幻荪等出席,还有美国画刊记者和加拿大新来北平的艺术家。年5月4日报纸上标题为《齐白石近事》文字,又提及此事,曰:“驰名南北的国人画师齐白石老人,今年已届八七高龄,可是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平素除作画外,甚少活动,最近收琵琶名手杨大钧为徒,已是年来唯一的过问外事。”报纸还带着赞扬的口吻写道:“关于现收杨大钧为徒的消息,外间知道的并不多,有人说这是他开山门,其实倒也未必,只要看到可造之材,这位老人一样愿爱栽培。”也记载了“杨大钧一般熟知时琵琶名手,却画得一手好画,他的小幅山水,枇杷和荷花,很得白石老人风味,那天拜师时,白石老人曾当面指点他的画,连声说好,只觉得他仍有海派味和江湖气”这样的历史细节。

杨大钧为齐白石演奏琵琶

杨大钧先生(-)

杨大钧先生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琵琶演奏艺术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大钧先生年4月11日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他自幼笃志艺术,勤奋好学,早年攻读文学、习国画、又精擅琵琶,曾先后就读于保定师范、河北大学文学系、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他师从平湖派大师李芳园弟子朱英,又得教于汪煜庭、徐立荪等琵琶名家。他能够融会贯通诸家特点,承先启后、独树新风,以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琵琶艺术的一代宗师。年,保定沦陷,杨大钧背上心爱的琵琶南下,他跟随一帮学生徒步进川。山路艰险,跋涉困苦,他却得以深入山区,进而采风寻师。当时杨大钧经常去“中央广播电台”义务演奏琵琶。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派特使马歇尔来华,宋美龄主持筹办盛大欢迎会。杨大钧在欢迎会上演奏琵琶助兴,在欢迎会上,杨大钧先后演奏了《十面埋伏》、《平沙落雁》二首古曲,全场中外来宾热烈鼓掌年经久不息。抗战胜利以后,杨大钧返回北平师范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转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琵琶。在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电影《甲午风云》中,影片中的邓世昌演奏的《十面埋伏》琵琶古曲,正是杨大钧的配音。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杨大钧培养了一批琵琶名手。最著名的是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名声遍及国内外。本次征集自杨大钧先生家的白石老人数方印,皆为白石老人晚年力作。由于杨先生作为音乐大师的特殊性,白石老人与他更是亦师亦友,白石老人为其所刻印颇多。本次嘉德拍卖所征集到的“杨大钧印”、“大钧所作”、“拜于白石门下”、“琴韵草堂”、“杨”、“大钧”、“琵琶痴人”、“成于乐”诸印,皆可从杨先生所留下国画作品中看到。本次白石先生印章中还有一方“墨缘”,多次出现在出版物上,我也多次临摹学习,对这方印的妙处有深刻感受。此印为齐白石先生给日本人西哲太郎所刻。由张铁林先生收藏的白石信札,记录了白石先生为西哲太郎刻印,让周铁衡转交西哲太郎的事件。旧日曾于张铁林先生处聊起过此事,且对于此事来龙去脉颇为了解。铁林先生所收藏白石信札文如下:“今由崇古斋交来二石,计刻八字。承问润资,每字弍(二)圆(元)四角。先生最知余刻不恶。本应不受润金。白石有家难归,居于燕京。日需煤米,接受先生之润金,不得已也。此二石刊好,当交周铁衡带交先生也。西哲先生鉴。齐璜揖。十二月卅日。”当时由于很多在华的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向往,齐白石的买家中也有不少日本人。西哲太郎是日本文化商社驻沈代表,他通过周铁衡买了很多齐白石印章。齐白石在落款中尊称西哲太郎为“西先生”。

齐白石致西哲太郎信札

周铁衡是齐白石先生的学生,他原名周德舆,别号铁翁、半聋,河北省冀县人。少年时期去东北,成年后至北京,拜齐白石为师。本以医为业,后留学日本。平生嗜古,与郭沫若结识,成为终生挚友。绘画方面,精于重彩大写意花鸟,兼画山水,熔冶齐白石、吴昌硕、朱耷、任伯年画法子一炉。亦精于律诗、篆刻、书法。对金石学、古文学、考古学、古琴弹奏诸方面均有研究。周铁衡在齐白石的学生中是很特别的,因为他不仅仅学画,还帮齐白石做一些卖画卖印的事。要知道,齐白石能把手里过钱的事情交给别人,那是真的不容易。本次所征集之印,原出自周铁衡后人,此印应是周由于战争等原因未交予西哲之印。白石去世时,他远赴北京奔丧,悲痛欲绝。此后,他半年不吃荤食,不剃胡子头发。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是吴昌硕之后的又一座高峰。齐白石篆刻对刀法和章法的拓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将绘画中大写意性格、构图带进了他的篆刻,相反他又将篆刻刀法意趣融入绘画。他的篆刻,章法大起大落、疏密对比强烈、极富情感色彩。齐白石篆刻初学浙派的丁敬、黄易,后学赵之谦、吴昌硕。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多字官印等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白石老人将汉印中平正方实,转折圆而结体方的构图特点加以变化,使一字之内,外形方正,而笔意疏密参差变化生动,穿插自然而恣肆纵横,使章法在强烈的对比中得到统一。他还将篆书上密下疏的特点移人印章,大胆变革而不失法度。齐白石治印,强调不削不作,绝摹仿,恶整理,主张率真自然。所谓刻字解义,就是应懂得刻字的根本道理和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镌刻的作用。反对“摹”、“作”、“削”,就是反对机械摹仿,矫揉造作,细削修刮。他用刀有两个很大的特点:其一是单刀侧锋直入,使刻出的线条,一面光洁一面毛燥,呈现出纵横之气,尤其大印。其二是正刀与侧刀混合交错使用,使单刀的线条又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目。齐白石奏刀痛快,强悍凌历,但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依循严谨的章法。

Lot

齐白石刻“拜于白石门下”青田石螭龙钮印章

印文:拜于白石门下。

边款:大钧弟属刊,白石。

钤印:

1.杨大钧年作《竹石图》,家属收藏。

2.杨大钧年作《琵琶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4.7×4.6×7.7cm.

估价:?,-,

杨大钧、年所作《琵琶图》及竹石图“拜于白石门下”一印不仅刻的精彩,而且实属难得。白石老人有印“三千门客赵吴无”,虽然弟子众多。但他们印章多用“白石弟子”、“白石门下”,“拜于白石门下”这样的六字印还是第一枚。此印可谓匠心独运,六个字通过精彩的“白石刀法”形成了既稳定又大胆、既有强烈艺术冲突又完美融合的境界。“拜”字的选择使得拜字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块面,“于”、“门”、“下”留出的大片留白。“石”字采用了两横一口的写法,充实了空间,这是白石老人的一种神妙的简繁变化。整个字的篆法生动活泼、穆险奇崛,又能化险为夷灵动夸张。线条细挺又能峭拔超逸,笔画衔接上密不透风。布局机巧精微,气息通联,短短六个字却营造出了复杂的视觉体验。

Lot

齐白石刻“琵琶痴人”杨大钧用寿山石印章

印文:琵琶痴人。

边款:大钧弟属刊,白石。

钤印:杨大钧年作《琵琶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3.2×3.2×4.2cm.

估价:?,-,

杨大钧年所作《琵琶图》

Lot4

齐白石刻“琴韵草堂”杨大钧用寿山石兽钮印章

印文:琴韵草堂。

边款:白石。

钤印:杨大钧年作《松梅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6.2×3.8×7cm

杨大钧年所作《松梅图》

Lot

齐白石刻“成于乐”杨大钧用寿山石印章

印文:成于乐。

边款:白石。

钤印:杨大钧年作《琵琶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5.9×3.1×7.9cm.

估价:?,-,

杨大钧年所作《琵琶图》

Lot

齐白石刻杨大钧用寿山石印章

印文:大钧所作。

边款:白石。

钤印:徐悲鸿题,杨大钧作《菊花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2.6×2.4×3cm.

估价:?50,-80,

徐悲鸿题,杨大钧作《菊花图》

Lot

齐白石刻杨大钧用青田石印章

印文:杨大钧印。

边款:白石。

钤印:1.杨大钧年作《琵琶图》,家属收藏。2.杨大钧年作《群虾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2.3×2.3×3.3cm.

估价:?50,-80,

杨大钧、年作《琵琶图》及《群虾图》

Lot

齐白石刻杨大钧用寿山石对章

印文:1.杨。2.大钧。

边款:1.白石。2.白石。

钤印:杨大钧年作《菊石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1.5×1.5×3.5cm.×2

估价:?30,-50,

杨大钧年作《菊石图》“大钧所作”四字,少见的加了边框线,于“老手齐白石”相似。可以说增加的线,是增加了印面的“负担”,但白石老人又轻松的破解了这种沉闷,将“钧”和“作”冲出边框。整体和谐、稳定,钧字中间两横的巧灵自然,非等闲所能设计。用刀角度也较小,能感到更多的抒情特点。“杨大钧印”,“杨”和“印”字,向对角线方向布置,笔画较密。“大”、“钧”两字则较疏朗,形成了较大的留白,这种疏密对比的内部又有疏密变化,如“大”字印文左侧密右侧疏。印字则将上半部分拉长,显得更加疏朗。“杨”的木字旁既长又密,将“钧”和“大”的疏朗造成的视觉空余填充了。印章剥蚀斑斓的金石气,如摩崖石刻的斑驳的效果。“琴韵草堂”一印,椭圆形印章,由于外轮廓线较圆,四个字的方折处理,可以对冲圆线效果,从而形成一个既狭窄又高明的艺术发挥空间。四个字如果均匀分布,则会显得呆板,“草”和“琴”选字的简化,造成了两处较大留白。成为这个印面的自由天地。“琴”、“韵”、“草”、“堂”四个字都和边线皆有重叠,其中“韵”的“贝”右侧没有刻出来,使得这个字显得简洁,印的上下边线留的较多,增加了印中线质的丰富性。“韵”字中间的三角结构,丰富了印面元素,构成了一种稳定效果。线条肌理处阴阳互为表现,爽利与古朴并举。“杨”、“大钧”姓名两方小印,非常精致,一朱一白,杨字初看平正,实则变化丰富,虽方寸小印,似有气象万千。“大钧”二字,“大”字平正安静,如垂柳无风、自有参差,“钧”字“匀”的部分则颇有张力、对比强烈,在印章中部十分跳跃,形成了活泼的意趣。“成于乐”一印,印文设计大胆,线条老辣。“成”字留白最大,而边框亦粗与“成”字第一撇粘连。“乐”字最后留白较小,几乎和底边挨着,这种大胆的设计非等闲气魄。于字最后形成的横向长线,似乎将“乐”字吸于其上,让整个印没有往下掉的感觉。“苦手”一印,线条光洁,字型有吴昌硕篆书意味,线条平稳朴茂。苦字草字头部分占一半一上,手字下半部分占一半以上,形成了印面左侧的大片留白,右侧上半部分的有序留白进行呼应。“苦”字横画进入“手”字下方空间,形成巧妙的揖让关系,避免了手字下方空间留白过多造成的沉闷。“雪盦”,“雪”字用字,采用了较强象形意味的字,如雪花落下,点点不同。“雪”字印的右边与印边融合,左边成为两字界格。两个复杂的字放在长方线里面,形成稳定结构,但两字下方,又进行了留白处理,营造了自由空间。繁笔字也点画俨然毫不含糊。“袁家晋印”,四字采取传统汉印形式,但字形强烈,十分有动感,可谓平中见奇、沉稳潇洒。“琵琶痴人”,章法较难处理,白石老人非常好的将四个字和谐的排布在印面里。“人”字几乎变成了一扇门,里面全部是留白,这也是白石先生的招牌用字,具有极大的艺术震撼力。与之对应的斜角琵琶的“琵”字,“比”字进行了处理,增加了印章纵向的线条,很好的解决了横向笔画太多的问题。“比”字的有规律留白,也呼应了“人”字的留白。“归”字的左边是增加印面趣味的另一个结构,笔画的歪斜,极大的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人字的底边,我们可以看到白石下刀的痕迹。“墨缘”印,笔画和篆法皆朴实迟厚,整体章法朴茂。刀锋塑造清晰可见,光洁处爽利干净。在印面的肌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白石老人的用刀以及巧思,刀刀清晰、大胆果断。如果把用刀比作用墨,则是十足的“惜墨如金”却又能气象万千、巧夺天工。

Lot

齐白石刻袁家普用寿山石薄意对章

印文:1.雪盦。2.袁家普印。

边款:1.雪厂厅长五十有五诞辰,弟罗正徫以石为寿,倩齐璜刊并记,时己巳十月二十二日。2.白石山翁。

出版:

1.《印林第一卷》第二期,P21,王北岳编,印林杂志社刊行,年。

2.《白石山翁印集》第一册,P20,齐良迟辑,年钤印本。

3.《齐白石印影》续集,P.,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年。

4.《续印史留遗》第七册,P47.49,现代中国艺术中心刊行,年。

5.《齐白石全集》第八卷,P.,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6.《中国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广西美术出版社,2年。

2.4×2.4×5.8cm./2.5×2.5×6.7cm.

估价:?,-,

Lot

齐白石刻寿石工用寿山石兽钮印章

印文:苦手。

边款:白石山翁。

出版:

1.《道古轩集白石印谱》P40,朱宝成辑,年钤印本。

2.《铸梦庐藏印》第四册,P18,寿石工辑,年钤印本。

3.《齐白石诗文篆刻集》,上海书局出版,年。

4.《齐白石印汇》P,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年。

5.《寿石工藏印》P,天津市古籍书店刊行,年。

6.《齐白石印影》P,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年。

7.《中国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广西美术出版社,2年。

2.4×2.4×5.3cm.

估价:?,-,

这批印章确是白石老人艺术成熟期的精品力作,气度磅礴又能细致精彩。篆刻虽方寸之间,然齐白石先生可造雄健气势、显雷舞万钧。所谓“快剑断蛟”、“昆刀截玉”,虽由人作宛如天工。此外,从形式和样式上,也非常多样。这批印章的“新发现”,不仅给爱齐白石篆刻的藏家带来机遇,也给爱好者带来艺术的享受。虽然研究、学习、喜爱白石老人印多年,每次看到精彩处依然拍案叫绝。齐先生真神人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678.html